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俊)昨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先后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我省8人新当选。据悉,这是18年来湖北新当选院士人数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我省两院院士共计71人。
此次,我省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孝平当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郝芳当选地学部院士,空军预警学院教授王永良当选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其中,62岁的陈孝平教授,是自他的恩师裘法祖院士2008年去世之后,我省目前唯一一位医学院士。
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当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余少华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毛新平当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据悉,这是去年院士制度改革以来首次按照新章程和细则增选院士。中国科学院此次增选产生61名院士和12名外籍院士,其中女性9名。中国工程院此次增选产生70名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77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
今年我省新增8位两院院士,为近年来当选人数最多的年份——
科技显实力 荆楚添荣耀
湖北日报讯 陈孝平: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领导者
文/图 记者龙华 胡蔓 余瑾毅 通讯员童萱 实习生王嘉心
科学成就
肝脏外科以手术禁区多而著称,陈孝平打破巨大肝癌、重要部位的肝脏肿瘤、合并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的肝癌患者不可肝切除的禁忌;打破术中阻断入肝血流传统的时长禁忌,将之延长到20分钟至60分钟;彻底改变部分肝外伤必须手术的治疗方式。他首创的“陈氏肝血流阻断法”、“陈氏肝脏双悬吊技术”和“陈氏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攻克了术中出血难题。
昨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这一消息,让湖北医界为之振奋,自2008年“外科学泰斗”裘法祖院士去世后,我省医学院士一直空缺。
昨日16时,记者拨通了在北京参加完中科院2015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及颁证仪式的陈孝平教授电话。他正只身坐车去北京机场连夜返回武汉的路途中。从上周三接到中科院通知赴京领证到昨日,陈孝平除了告诉院长徐永健外,没有通知任何人,一如他往日的低调、谦逊。
“这虽是给我个人的荣誉,但更多的是推动湖北医学发展的动力和压力!”62岁的陈孝平院士在电话里语气平和,“作为医者,应该对患者、对职业做到‘不计较时间’、‘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这‘三个不计较’应是一名医者的座右铭!除此之外,潜心做学问,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
从医40余年来,陈孝平日复一日地默默实践着他心中的座右铭。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医学论断”被陈孝平推翻,一项项“空白”被填补,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量应用于临床并推广到全国,数百万患者因此受益,极大地推动着中国肝脏外科的迅猛发展,为世界肝胆胰治疗作出了原创贡献。
三项以陈孝平教授本人命名的手术术式“陈氏肝血流阻断法”、“陈氏肝脏双悬吊技术”、“陈氏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赢得全世界瞩目。早在1982年至1985年,陈孝平就提出,良性肝病全切肝脏没有必要,病人只需37%左右的肝脏就可维持功能的新观念,并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了“亲属间活体肝移植”理念。2008年,陈孝平主刀,国内首次成功实施亲属间活体肝移植。
2014年12月4日,全球科技领域顶级权威杂志《自然》(《nature》)评价,“陈孝平教授对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做出了救世贡献,是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领导者”。
夏军:复杂关系中找出简单关系
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刘嘉梅 吴江龙
科学成就
夏军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如何求解降雨径流非线性响应关系的难题;首次发现了受控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下垫面多要素组合的时变增益产流规律,揭示了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水文非线性机理;建立了水文时变增益系统模型,解决了水文非线性理论中“复杂关系中找出简单关系”的科学难题。
“科研道路是漫长的,有高潮,也有低谷。我很庆幸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因为这份热爱,辛苦也是快乐。”1954年出生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夏军,此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回顾自己的科研经历,他如是说。
水,润泽情怀,成就梦想。自上世纪70年代初结缘水文学及水资源,夏军在这条研究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31岁时,成为我国首位自主培养的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这是中国学者首次担任国际知名水组织主席;2011年,获第三世界水管理中心授予的“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去年,成为首位获得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的中国学者。
1975年8月,就读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夏军在河南驻马店实习时,目睹一场特大暴雨造成的水库垮坝事故,洪水导致当地群众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怀揣着投身水利事业的理想,他从此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行走在水文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的夏军常常用“沙袋子”精神鼓励自己:只有承担更重的任务、更大的压力,等卸下沙袋时,才能走得更快,跳得更高。
背负着这样的“沙袋子”,他潜心研究,围绕水循环非线性、水系统多元耦合以及全球变化影响的不确定性科学问题,取得了系统性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夏军注重把水科学应用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起来。他在分布式TVGM基础上,发展了以水循环为纽带耦合水质过程、水库闸坝群运行的水系统新途径,其成果在多个流域得到应用,使曾经多次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淮河干流,事故概率减少了75%以上。
郝芳:探索解决油气成藏理论难题
记者海冰 通讯员刘妍慧 屠傲凌
科学成就
郝芳院士努力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实验观测,探索解决我国沉积盆地复杂性和特殊性带来的油气成藏理论难题。这些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采纳,在我国相关领域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昨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郝芳教授、博士生导师榜上有名。至此,该校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
郝芳,51岁,内蒙古赤峰市人,在地大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教,曾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至2010年任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郝芳长期从事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在超压盆地油气成藏方面,证明了超压对不同生烃反应的差异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压层序油气聚散模型、揭示了压力-应力耦合控制的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及其有利场所和识别标志;在叠合盆地油气藏保存和改造方面,阐明了隆凹变迁过程中油气的差异散失机理和原地保存条件、揭示了高温条件下原油裂解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的多阶段演化机理及其对油气组成和储层物性的影响;在页岩气富集机理方面,论证了页岩气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复杂构造条件下页岩气的富集和贫化模式。
郝芳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和联合出版专著3部。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作为完成人之一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