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包林怡和当地孩子在课堂上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乐毅 罗欣 通讯员余艺 易若彤)临近开学,当很多学生开始感慨假期“余额不足”时,一些高中生和大学生通过去柬埔寨支教,已经满载收获与成长。
昨日,已回兰州老家的武汉轻工大学翻译专业大三女生包林怡告诉记者,上学期结束后,她通过泰国国际义工旅行者(IVT)成功到柬埔寨支教一周。
上月底,华师一附中国际部高二(2)班黄千波、卢子祥等同学,在网上看到柬埔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在班主任王瑞的指导下,一行12人于本月初自费前往柬埔寨支教了8天。
包林怡支教的小学位于离暹粒市市中心二十多分钟车程的郊区,当地经济条件较差,很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包林怡负责教二年级和四年级孩子们英文和中文。“当地学生基本都是自带午饭,却很少有学生有饭盒,大多数学生都是将饭菜装在塑料袋里。”包林怡坦言,当地的贫困让她心惊,“我亲眼看到有的学生吃的饭菜上还有蚂蚁。”落后的经济导致当地教育质量不高。包林怡了解到,她所在学校全校只有三个老师,老师更多时候不是负责上课,而是负责看管学生。
支教团成员的住宿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住的是一间7人宿舍,睡的简易木板床,每人一张薄毯。”包林怡说,据该校校长介绍,这已是该校最好的宿舍,“是为招待我们专门腾出来的。”这让支教者们既感动又难受。
黄千波介绍说,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没钱上学,都只能在公益机构组织的课堂上,进行一些不系统地学习。他们12人分别教授英语、中文、数学、音乐、美术、手工和体育课,上课的孩子共有150人,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的有16岁。“有些十多岁的学生,上午要去打工挣钱,下午才能来学习。他们虽然贫困,但乐观、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卢子祥说。
支教活动很快结束,留给支教者们是更多的感动和不舍。包林怡说,在最后一堂支教课上,大家合唱了一首《再见》,四年级女生Sila流泪的眼睛让她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陈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