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朱绍侯获“2012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发布时间:2012-12-04 17:32:08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吴思)朱绍侯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史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内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治安制度最早进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今年他又在八十多岁高龄下作为编辑参与编篡“今注本二十四史”及担任其中《宋书》部分的主编。因为他在史学界的特殊贡献及成就,近日获得“2012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中华文化人物”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自2009年12月正式启动,今年已是第四次举办。

    对于历史的兴趣这样来

    说起为什么选择从事有关历史的职业,朱教授说这源自于自己的学生时代。少年时期的朱教授很喜爱读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转》等历史演义小说,从中也培养了他最初对于中国古代人和事的浓厚兴趣。后来朱教授就读于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时,师从在解放后曾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的腾宗汉教授,腾教授的课讲得既条理清晰又幽默生动,让历史成了当时朱教授最喜欢上的课,也从此埋下来朱教授走上研究历史道路的种子。

    “兴趣是一个年轻人最好的向导”,凭着对历史浓厚的兴趣,让最开始学习教育系的朱教授最终改投历史专业,并一直走到了今天。

    坐冷板凳的功夫

    朱教授能有今日之作为和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朱教授今年八十多岁的高龄,对于历史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才达到了如今的学术高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研究历史没有多少窍门可找,既要勤奋又要有时间的累积。研究自然科学和文学创作可以早出成果,成名于年轻时,但研究历史的人却是在40岁以前很难有大成就的。首先你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因为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累计,人再聪明也不可能写出很有价值很有分量的着述。”

    1954年朱教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职河南大学任教,当时他主讲的课程是中国古代史上段(从上古至南北朝时期),在工作最初的三年中,他把自己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他认为自己只有在讲台上站稳了脚跟,才能开始搞科研。因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搞教学就不容易发现问题,就会让研究显得无的放矢。而长时间不搞研究又会使人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都浮于表面,人云亦云,不得深入。

    称职于教学岗位后,朱教授在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下,自己另辟蹊径,思考了几个在当时属于“冷门”的课题: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和治安制度等问题去进行深度研究。其实在最初开始研究的时候,朱教授也是跟随着热门课题跑了一段时间,后来他认为那样是不可取的,如此下去只能让自己随了大流,让别人认为他是隶属于哪个历史派系的成员,很难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成果了。

    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朱教授就开了做冷板凳生涯,真是十几二十年磨一剑,先后出版了《军功爵制试探》和《军功爵研究》两本书,后来又进行修订和补充,把解决的新问题增补进去,最后他自己说,用了四十年的时间给军功爵制的研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编书不易写书难

    朱教授先后主编过《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中国历代宰相传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叶姓溯源》、《后汉书精言妙语》、《中原文化大典·人物典》、《今注宋书》等九部历史书籍。其中除了少数几部属于论文集,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外,其他的都是先由朱教授拟定提纲,之后物色作者,然后多人合作撰写的,这个过程非常的不易。“编书不易写书难。”没有狠下功夫编过书的人,很难体会个中甘苦。

    其实编撰历史书籍,不要说一个学校的人合作意见都很难统一,朱教授有时编的书需要十几个学校的人在一起工作,光是协调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任务虽然艰巨,而且对于朱教授来说编书的工作属于大型的协作项目,不属于他自己计划内的研究课题,但是他说,自己一旦接受下来,就会把它们当做计划内的项目一样认真对待。

    “天资愚钝凭勤奋,事倍功半终有成。聪明才智荒学业,虚度年华空一生。”

    这是朱教授一生对于自己的座右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他眼勤地看书、脑勤地思考、手勤地记写、口勤地询问切磋、腿勤地实地考察,即使年事已高,也还在做着研究课题,百折不挠地度过勤奋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