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先驱.蔡以忱》书影
书中披露的蔡以忱烈士所用铜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沐仁)“申鸣大义臣,仗剑扫烟尘;横刀眉梢笑,忠贞掩昆仑。”这是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铸剑”先驱·蔡以忱》中首次公开披露的一首写于1928年秋的烈士绝笔诗,在读者中引起共鸣。
传记文学作家裴高才透露,《“铸剑”先驱·蔡以忱》是他与青年作家朱芬合著的第一部蔡以忱的长篇传记,将于5月赴台北首发,并由金瓯女子高级中学校长童中仪主持首发与研讨仪式。届时,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前校长刘源俊,台湾资深诗人范延中,台湾大学教授郑雪玟,台湾《湖北文献》社长汪大华,台北青少年育乐中心执行长、台北黄陂同乡会理事长陈光陆,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杜洁祥,国父纪念馆刘碧蓉博士等专家学者将出席。
蔡以忱是从湖北黄陂走出的大革命“赤都”(武汉)的风云人物,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与农运委员。由于早在1928年就英年早逝,文艺界与学术界尚无一部叙介蔡以忱的专著,以致于他的事迹被尘封八十多年。
20年前,裴高才从“台海破冰第一人”胡秋原那里得知有关线索后,就会同同人行走于海峡两岸6个省市,并远赴俄罗斯,广泛搜罗史料,专访知情人士。尤其是董必武1961年4月20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三楼和7月28日在北戴河,先后对身边工作人员沈德纯、田海燕回忆起蔡以忱的资料,显得弥足珍贵。董必武说:大革命期间,“在湖北最得力者,除陈潭秋外,还有黄陂人(湖北省一师毕业)蔡以忱,很穷,搞宣传。”董必武称赞蔡以忱为“农运领袖”,并亲自介绍其加入中共与国民党。
浏览该书后发现,作者以两岸三地与前苏联解密档案以及民间宗谱等原始史料为依据,通过缜密考订,首次还原其“铸剑”先驱、农运领袖的真实人生。探寻这位明代清官后裔、辛亥首义烈属追求真理、为民请命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两湖地区的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风云,谱写了传主铁血铸就正义剑魂的壮丽悲歌。
著名史学家皮明庥评介说,这部传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平视主人公的成长史与心灵史,逼真、形象而生动。作者从蔡以忱编纂的民国十年谱牒《蔡氏宗谱》入手,进而对其求学、从教与编辑生涯,以及走出象牙塔,投身大革命运动的丰富阅历,进行过细的考察。同时参考传主当年所作的诗文、工作报告、演讲稿与答记者问原始记录,以及相关中外人物的旁证史料等,并借助文学的表现手法,揭示主人公由一位教育家,转变为一名行动家的心路历程。细细品读,不难悟出,蔡以忱的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幸福观与苦乐观,是崇高的,圣洁的。他的精神内核,就是既继承了传统士大夫的道德风采,又具有现代科学民主精神,更有为民请命,献身真理的豪情壮举。
此书是去年春由黄陂区委台办与统战部呈报,被湖北省台办列为进入台岛宣传的传记文学图书。
(作者: 编辑:裴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