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范宁 摄影:记者叶茂林
这两日,微雨浥轻尘,凉风渐渐,置身这时节的武汉,她轻叹:“清秋乍起……”
这不是她第一次来江城。她记得几十年前夏日的“竹床阵”,恋着热干面的味道。浓浓风土,犹念犹思。
她谈起武汉湖泊,如认掌纹,感慨城中群湖,当是一串珍珠,挂在这座城市胸前。
时近中秋,她还不忘提醒见到的每个人,别忘仰头邀月,享受那从娥眉银钩到海岛冰轮的从容圆满……
9月7日,她应本报之邀,来汉担任“多芬杯”第13届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决赛主评委,在本报“寻美古典诗词 传承中国文化”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并接受了专访。
但此刻的她,不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不是北师大教授博导,甚至不是《跟于丹老师一起读最美古诗词》这两卷新书的作者。
因为她所感所言都围绕诗展开,所到之处,诗情如画。
于丹,仿佛还是那个海棠树下读诗的小女孩,活在水穷云起、落英缤纷的美的时空里。
诗情:回到诗歌的眼光和情怀
趁风放鸢是诗,小扇扑萤是诗,秋声作赋是诗,新炉温酒是诗。素笺锦字是诗,因为寄诉衷情;月下捣衣是诗,因为流连故土;举杯邀月是诗,因为愁肠欲遣。于丹问:诗是什么?于丹说:诗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也是表达方式。设问而自答,因为今天诗陷入困惑,所以她要去诗中求解,去寻觅渐行渐远的诗中情怀、诗中人生。此中有真意,不可忘言。
记者:我们吟诵诗词、创作诗词,源于一种怎样的冲动?
于丹:冲动来自表达的渴望。每次来到武汉,我就会想起楚风远,楚韵长,想起当年披发行吟的屈原。他是三闾大夫,有挽救国运于岌岌之危的抱负,但是他也是一个诗人。诗词对于他是什么呢?“离骚者,犹离忧也。”那不过是心中的不平之慨,不得不发,那是他真实情怀的一种表达。今天大家也会有自己的苦闷,也会有自己表达的冲动。
不过,今天,我们已经不缺少表达的平台,我们有微博,有微信,但悲哀的是,当克服了表达的障碍时,我们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匮乏了。
记者:过去千山万水阻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是从那时传承下来的诗词里,情感的张力却非常动人。
于丹:今天发达的科技让我们无往不达,但是我们又去表达什么呢?当中国古人被音书之苦阻隔的时候,他们会说“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希望鸿雁传书,希望鱼龙潜跃,水面上的波纹都成为锦字。那时候他们喟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花花鸟鸟都成为人生的一种表达。那时候他们可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有一些想法的时候,马上奋笔疾书,“书被催成墨未浓”啊!那时候有现在的电子平台吗?没有,但值得那时候的中国人骄傲的是,诗词中充满了表达言说的方式。在一个科技充分发达的时代里,让中国人不失落自己的诗情,这是大众传播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记者:今天的确有这么一种思潮,觉得对仗平仄难懂,人们会问,那些古诗对于我们的薪水、房子和社保又有什么意义。
于丹:比如中秋快到了,而今天中国人的这个节,月饼远比月色多。还有多少人有闲情去深深赏一下月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没有一个晦涩的句子,但我们就是觉得这实在是好诗。晦涩吗?难懂吗?其实晦涩难懂的不是诗歌的句子,不是平仄对仗,难的是我们今天已经没有这份寂静与谦恭。这个时代是诗歌少了吗?鲜花少了吗?是我们的眼光变了。秋风夕阳,春日明月,一直在,但是我们对这一切还抱有多少的信任?李白说,月光长照金樽里。今天金樽还在,但又有几家能够“月光长照金樽里”?其实对明月的这份信任,对天地四时的信任,就是中国人的诗词情怀。我们怀着与日俱增的对中国诗意的信任,对月亮星辉渐次圆满的心情去欣赏生活,这就是诗歌的意义所在。
诗骨:风骨是时代拿不走的东西
有人曾问于丹,孩子们吟风赏月,那些婉转词章,怎么能帮助他们走上社会抵抗打击?于丹一笑:“这可是误读了诗歌!”从屈贾到李杜,从范仲淹到王安石,多少诗人的命运跌宕起伏,多少骚客的足迹流离颠沛?在人生的最低谷,诗人们无不依靠诗歌和信念完成了自我救赎。官爵、财富,乃至亲朋都可能失去,唯一拿不走的,是风骨。
记者:您和杨叔子院士都提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何去体会这诗中的风骨?
于丹:刘禹锡这首诗开头有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无比沧桑;跟着两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处境又是如何的艰难。但是诗人在这里一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沉郁转为豪放,“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歌还在,酒也在,诗心不死,何等豪迈!这是刘禹锡生命中的伟岸、胸阔和坚强的来源,很多东西可以失去,但诗
格是别人拿不走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记者:今天的物质社会给人带来重压,所以我们也更需要诗歌风骨。
于丹:你看我们窗外,清秋乍起,很多人心情是寥落的。秋风是什么?“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秋色中,人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寂寥,万物的凋敝,“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但是,回过头来,我们看看颠沛流离的刘禹锡,他会说什么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足够的傲骨,可以穿越世事沧桑。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