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杨扬 通讯员张天宁
近年来,读者在市场上看到了越来越多“平民史”读物。所谓“平民史”指作者并非史界大家、文化名人,甚至不是职业作家,但这些记录个人、家族记忆的书凭借着独特的视角、接地气的叙事,引发了读者的兴趣。
将自己的记忆写成书
2013年,许燕吉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姜淑梅的《穷时候,乱时候》、沈博爱的《蹉跎坡旧事》、饶平如的《平如美棠》都创下不俗的销量和口碑。据了解,荣获多个机构“2013年度好书”奖项的《平如美棠》目前销量已超过9万册,《我是落花生的女儿》、《穷时候,乱时候》也均有8万册左右的销量,在豆瓣等网站上读者好评不断。不仅如此,这类题材更成为出版社争抢的图书选题,不再是作者自掏腰包出版的“自娱自乐”。
日前,杨凯麟的《祖父的六抽小柜》出版,铁葫芦出版公司更放出“《穷时候,乱时候》的续集即将出版”的消息,这又一次激发了读者对“平民写史”的兴趣。
杨凯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年从法国返台后,我开始对老物件感兴趣,因为台湾失去了过去的风味。包括祖父留下来的六抽小屉,书中我共写了50件老物件以及我与那代民间手工艺人的交往细节。”
一只上了锁的多格小柜,构成一幕幕的生活场景,杨凯麟“说书讲古”的写作方式,让封存在老物件里最地道的祖辈记忆,和百年台湾风情活灵活现。
“平民史”增添了鲜活细节
国内知名历史学者钱茂伟曾撰文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小历史书写尤其是平民历史的书写,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所忽视的。我国有传记、家谱、村志编纂的传统,但它们多是着眼于‘大历史’视野”。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会讲故事的老人,他们会在晚饭后,在夏夜的月光下,或冬天的暖炉旁,给孩子们讲离奇、有趣的故事。作家阿来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口头文学对传承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平民历史”题材书籍的涌现,为读者打开了另一种历史视野,无意间呈现了官方历史缺乏的鲜活细节。
《穷时候,乱时候》的作者姜淑梅可谓传奇,她是一位地道的农村老太太,写作前不久在女儿的帮助下学会写字。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王小妮评价该书,“把真实生活的各个细微部分注入大历史,使它丰富充盈生动起来”。
着名史学者章力凡接受采访时表示:“个人史不涉及对历史的宏观评价,他们的写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某一个年代发生的那些真实的东西。从这些书里,人们可以看到历史洪流如何作用于个人,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真实的情感是什么滋味,这也是这类书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