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杂议】
作者:许森(国防大学科研部编研部部长)
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加快更新换代,军队参加联合军演、国际竞赛等任务日益频繁,解放军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受到世人称道。然而,国产军事影视创作却侧重于回顾历史,重现以往经历的战争历程,而缺乏对尖端科技元素和创新军事思想等军事力量全方位的诠释。尤其是电影技术向高精尖方向不断突破时,银幕上却缺少国产军事科幻大片的身影,这些现象应引起业界关注。
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潜器下潜至地球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这一创举引发全世界关注。他执导的纪录电影《深海挑战》不仅首度呈现荒漠一般的海洋奇观,还揭秘这场历时七年穿越生死完成的挑战经历。该片开创性地采取水下实景3D技术拍摄,成为卡梅隆继特效大片、3D影片后在全球电影界开启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这种对人类深海探索极限的突破,绝不输于科学家,影响也不止于电影界。高新科技在影视剧中的运用益处多多,不仅可以用尖端装备充当道具,展示人类文明发展财富,还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世界的模样,在现实中实现启发创新的积极作用。尤其是科幻电影,往往在无意间引领军事科技的发展。很多经典科幻影片中看似遥远的武器装备,如今正在变为现实。比如,电影《变形金刚3》让世人领悟到单兵作战系统的神奇,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加紧研制单兵作战系统。电影《世界末日》中装配在飞行器或宇宙飞船上的激光武器,可以发射激光秒杀敌人。如今电影里的场景已变为现实,美国已完成对激光武器系统的首批测试。相对于搞科研的专家,影视创作者能更自由地发挥想象。他们的奇思妙想通过影像展示出来,往往可以引发思考、引领思想、超越时代。科研人员在遇到“瓶颈”时,有时就可以到影视剧里去找灵感。军事和影视相互启发,不仅能催生更多炫酷精彩的科幻大片,还能设计研发高端武器,甚至引领未来战争走向。所以说,影视创作者可以充当军事技术和思想的“瞭望者”,这一表述一点也不为过。
科幻一直是中国影视创作的短板。国产科幻作品凤毛麟角,仅有的几部也以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软科幻为主。《寻龙诀》《捉妖记》等片获得市场成功,又在中国式大片创作中催生出重奇幻神话轻科幻现实的倾向。科幻与神话不同,科幻是创作者对人类未来的科学预测,“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所以科幻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神话则是人类处于混沌时期对大自然的无奈。奇幻神话创作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这样的作品过多,挤占了科幻现实的创作空间,就会使影视创作出现一种远离现实世界的浮躁风气,应该警惕。具体到军事影视剧领域,我们将高科技元素融入科幻类型创作,正好符合年青一代受众的“酷炫”心理,激发人们对未来的遐想、对科技的向往和对国防事业的憧憬之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军队风采和国防实力。
如果说影视剧以巨大的传播力成为大众文化重镇,那么军旅题材就是重镇中的主阵地。它不仅是大众娱乐工具,更是传递民族自信力、认同感,输出国家文化价值的媒介。中国影视界呼唤有科技含量的优秀军事题材影视作品。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中国军队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现代军力的各种尝试,同样充满玄机迷障、险象环生、刀光剑影,都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广阔空间。因此,影视创作者应勇立高科技潮头,发挥高新科技在作品中的“催生”创新作用,为青少年“催生”兴趣,为广大观众“催生”兴趣看点。
(作者:杨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