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袁氏飞叉

发布时间:2017-03-28 10:19:51来源:湖北日报网

图为:每把飞叉都是自己画图找人加工成型

图为:袁明新十分爱惜飞叉

图为:一把飞叉被袁明新舞得行云流水

楚天都市报讯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一把28斤重的钢质飞叉,雪亮雪亮。

唰地一下,66岁的袁明新伸手一搂,将钢叉握上手,手肘随即旋动,转眼的功夫,这把钢叉便围着他的身体盘旋飞舞——这就是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袁氏飞叉。“11岁时,我师从武汉杂技团教官林振飞,开始学习飞叉。”袁明新说,自己打小喜欢武术杂技,也有些功夫底子,学起来上手很快。

1975年,他工作时头部受伤,一度放下了飞叉。直到30年后的2004年,他的左手手腕骨折痊愈后,他决定继续把飞叉练起来。多的时候,他能一个人同时飞三把钢叉。

他家中有十几把飞叉,最轻的3斤,最重的38斤。有全钢打造的,也有钢叉配檀木或梨木杆的。每一把都是他挑选钢材,设计好比例,亲手画好图纸,再请人订制的。“飞叉技艺已经有1500年历史。”袁明新骄傲地介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他说,自己同辈的师兄弟中,只有自己学成。继承很重要,发展也很重要,“师傅教会我盖顶、抱月、背剑、过脚等12个基本动作,后来我自己又发展出缠颈子、拱叉、穿腋下等8个新动作。”“练飞叉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还能活络经脉,强筋壮骨。”袁明新说,“我这些年,冬天都没穿过保暖内衣,睡觉只盖两层毯子。”

墨水湖畔,袁明新站在草地上,舞起飞叉,很快吸引了路人眼光。年轻人则忍不住想偷偷试一下飞叉有多重,袁明新热情地介绍,他希望年轻人关注,让这门技艺传递下去。“学飞叉,既要有热情,还要有毅力,这样才可能学成。”他说,收徒弟这事可遇不可求。这些年也有人陆续来找他学艺,但真正能坚持的屈指可数。

不过他仍相信总有人会愿意学下去,他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