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王慧红 戴小颖
9月19日,两位曾在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相撞的两电动车主,又相约见面了——不是了结赔偿纠纷,而是其中一方给另一方当月老。
这“不打不相识”的戏剧性一幕,缘于该案的成功调解。“我们相撞后,被交警带到武昌区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时,都快打起来了!”刘先生回忆说,“调解员把法规、道德讲得入情入理,我们不仅解决了事故,还‘化敌为友’!”这起案例,已成为武昌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的典型案例。
化解基层矛盾,人民调解是“第一道防线”。武昌优化调解机制,编制“大调解”网络,探索出人民调解与行政、司法调解对接的新模式,近3年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纠纷2.6万件,其中包括77起民事非正常死亡纠纷。调处纠纷量为武汉第一。
早在2005年,武昌区便在武汉率先试点警民联调,将人民调解对接110警情。此后,该区在法院、仲裁、信访和律所设人民调解室,便于随时移交纠纷。随着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日益专业化,去年,又率先成立医疗、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妇女儿童权益、涉访民间纠纷、征地拆迁、食品安全8个人民专业调解委员会,分别设在卫生局、交通事故处理中队、劳动局、房地局等行政部门。并聘请区内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知名律师组成智囊团,作为专业“和事佬”为纠纷双方提供专业咨询和疑难案例分析。同时,还联合司法机关,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紧密对接联动,为荆楚首善之区谱写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乐章。
某日凌晨,朱爷爷带着腹痛的6岁孙子到某三甲医院儿科就诊,医生参照原医院查血记录,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给予输液抗炎治疗后却继续恶化,后转到该市儿童医院确诊为阑尾炎。患儿家属认为该三甲医院误诊,索赔数十万元。卫生局将此纠纷委托给医疗纠纷调委会,曾任检察官的调解员彭望生分析矛盾焦点,请教医疗专家组,确认院方存在过失,但也劝说患儿家属“过高的赔偿要求难以得到法律支持”,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
这一调解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矛盾得以在基层化解,并将一些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行政办事效率因此大为提升,也减轻了群众打官司的负担。“调委会给我们交警的工作减轻了很大负担。”武昌区交警大队中队长刘德斌说,以前交警处理一般需25天至30天,但去年起由交通事故调委会调解的901起案件,经交警责任认定后,一般都当天调处成功,且无一反悔。
据介绍,仅专业调委会一年,就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武昌大调解模式被司法部赞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并涌现出徐洪等多位司法部认可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