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便利撬动的汉南经济
44亿、55亿、72亿、88亿、103亿,这是2009年到2013年的汉南区GDP增长数据,短短几年间,汉南的经济已实现了翻番增长。
“汉南这几年经济的增长,不能说是一条汉洪高速带来的,但买断汉洪高速确实代表了汉南突围发展的理念。”汉南区委一位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刘海元也赞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2009年,确实是汉洪高速的开通和免费通行,让他下决心在汉南投资建厂,而近些年,当地政府部门的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更让他在当地发展得很踏实,“这些年,政府部门确实是在为企业做好服务上下了很大的工夫”。
他说,在汉南的这个厂是他投资自建的第一个工厂,之前还不了解相关的建厂程序,为了赶工期,有些手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办完。
待工厂建成后,才发现程序上有些问题。之后,他找到汉南区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当地帮忙组织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对工厂的建设质量等方面进行重新验证,在一切都完备后,帮他补齐了相关手续。
还有一次,工厂的工人因为操作失误出了工伤,汉南区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专门到工厂,指导他们如何给工人办理工伤手续。
刘海元说,企业的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但是,如果当地政府部门能积极主动地介入,做好服务工作,对企业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
而且,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也对企业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刘海元的微信好友里有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最近几天,因为企业发展的问题,刘海元想约这位政府领导当面谈一下。他只是在微信里给对方发了一个信息,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对方表示,最近几天在外学习,等学习结束之后,即可安排时间见面。
发展多年后,一条汉洪高速已远远不能满足汉南对外连接的需要。汉南高速纱帽收费站李主任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现在每天进出该收费站的车辆保持在1万多辆,八成左右都是点对点的免费车辆,而且,每年都呈较快增长的趋势。而且,一旦遇到大雾、冰雪天气,高速封闭,进出汉南的交通又会面临较大的问题。
2012年,全长17公里,总投资20亿的通顺河大道开工建设,该道路北起汉阳区芳草路,南至汉南区兴业大道,道路建成后将大大加强武汉经开区及汉南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衔接,届时,从汉阳驾车去汉南,最多只需20分钟。
2014年底,连接武汉经开区和汉南的军纱大道开建,军纱大道将沌口和汉南两地的工业园全部串联,成为两区合并后最重要的交通干道。
划时代的功能区“托管”
据汉南区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2013年底,武汉市决定从2014年1月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托管汉南,这是武汉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功能区托管行政区。按照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3至4年后,面积扩大的武汉开发区经济总量要翻番,相当于在武汉西南片再造一个开发区。
此前,武汉市委市政府确定武汉全市“四大工业板块”,其中汉阳地区以武汉经开区为依托,联合汉南区、蔡甸区等区,构建“大汉阳”,打造大车都板块。武汉经开区与汉南区实现一体化发展,也意味着大汉阳战略的全面启动。
这些年,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一车独大”容易受到产业宏观环境的影响,武汉经开区一直考虑产业优化,实现多业并举。近两年,武汉经开区建成包括智慧城、生态城在内的6大园区,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
经过20年的发展,以及多次扩容之后,武汉经开区总面积达到202平方公里,但可开发利用面积仅剩5平方公里左右,苦于拓展空间有限。汉南区加入后区域总面积达到489平方公里,发展用地增加,缓解了发展空间缺乏的老难题。
2013年,武汉经开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500亿元,以此为基点,3至4年扩容后的武汉开发区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成为武汉迈向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有力支撑。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托管汉南后,汉南开始迈入了发展的高速通道。短短几年间,一批重大项目开始在汉南陆续落地。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2014年新年伊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给汉南送上了一份厚礼,东风本田三厂零部件产业园落户汉南。几个月后,投资近12亿元的铭科精技汽配、雷奥汽车轮毂等四大零部件加工企业布局汉南新型工业示范园区。
另据统计显示,到2014年底,汉南承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整车企业产业辐射,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新增8户,达66家,实现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43.12%,占工业总量的47.28%。这让汉南距离“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今年3月底,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一体化规划》有关情况的汇报,统筹谋划两区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开发区和汉南区是大车都板块的核心。为此,《规划》提出了“独立成市,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
《规划》指出,两区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安排产业、居住、服务等各项用地,对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生态景观、城市空间、市政配套等进行一体化布局,形成职住相对均衡、功能相对完善、产城互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指出,武汉经开区托管汉南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是武汉发展史上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要求两区融合之后,通过3至4年的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翻一番的目标。
“打破交通掣肘,促进经济发展”的思维始终在汉南人心中。去年底发布的2015年汉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汉南区要实施纱帽大道建设,加快军纱大道推进步伐,实现工业倍增发展区与汉洪高速、军山地区无间隔互联互通,使汉南工业园区与沌口、凤凰工业园连成片、抱成团,形成“大车都”沿江一体化产业带。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汉阳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3.88%。2015年汉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
链接阅读
汉洪高速公路是武汉市7条快速出口通道中的西南通道,起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子路南太子湖桥,接经开发区、蔡甸区、汉南区,终点接汉荆一级公路东荆河大桥,全长49公里,工程总投资24.26亿元。2009年9月,汉洪高速公路全线开通运营,从武汉到洪湖只需两小时。
收费站显示收费“0元”。
(作者: 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