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三家香肠黑作坊藏身城中村,市民举报后,楚天都市报记者暗访后向有关部门举报。昨日下午,武汉市多部门联合执法,确认三家作坊都是无证无照的黑作坊。初步估计,现场查获的香肠原料、半成品总量约6吨。其中一家黑窝点,已经是第三次被查。
黑作坊藏身隐秘角落
“一个城中村,居然有多家做香肠的黑作坊。”日前,市民黄先生向楚天都市报举报称,在江岸区塔子湖街三金潭村,暗藏三家香肠黑作坊。用的原料是发臭的肉,每天出货量很大,运往白沙洲、竹叶山、堤角等批发市场,有的则直接销售给路边小餐馆。
11月27日晚8时许,记者接到举报后随同黄先生来到三金潭村,这里满是私房,道路狭窄。黄先生指着一条死胡同的一排三层楼告诉记者,这里就有两家黑作坊,存在多年,一家老板姓李,另外一家老板姓徐。两家大门紧闭,楼内灯光也没有亮起。
另外一家黑作坊更加隐蔽,也在一条死胡同的尽头。这家作坊大门开了半边,门口还放着几个盆子,里面都是猪肉。据了解,这家作坊的老板姓郭。
据黄先生观察,这些作坊都是清晨四五点开始生产,做完之后用煤炉烤上二十几个小时。次日凌晨三四点钟,香肠烤好了,就用车拉走。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会有人将做香肠的肉送到作坊里。黄先生说,有一次他撞见了运肉的车,发现肉都发臭了。
老窝点第三次被查处
昨日上午,记者将情况向武汉市食药监局举报。下午3时,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街三级食药监部门赶到现场,会同工商、街道、城管、公安等部门进行查处。
李某的作坊位于一栋3层楼的私房。记者看到,一楼有3间房和一个客厅。客厅里有两个冰柜,一打开恶臭扑鼻而来,里面是一个个黑色塑料袋,装满了猪肉和鸡肉原料。一间房的地上满是泥渍,肉品原料直接堆在地板上,装水的桶也肮脏不已。
烤房内全是刚灌好不久的香肠,地上十几个小煤炉,炭火正旺,与香肠隔着不到1米距离,可以将香肠快速烘干,然后送进另一间房挂起来。
李某自称,他们家的作坊就三四个人,主要灌猪肉香肠。猪肉从白沙洲大市场进货回来,进价每斤三四块钱。每天能制作200斤以上的香肠,攒上四五天后,就一次性拖到市场上,供货给批发商,卖出价格约7元一斤,找他们要货最多的是白沙洲大市场。
江岸区食药监局生产科张科长介绍,正规的猪肉原料,必须有检验检疫证,而该作坊的肉品均没有,可能是病猪死猪肉,也可能是猪身上的一些边角余料,如淋巴等不能食用的部位。现场还发现了大量“桑枝红色”色素、“猪肉香精”等添加剂,在香肠制作中,这些均是违规的,对人体有害。
执法人员介绍,这已经是该窝点第三次被查了,前两年也查处过,但没收了生产的设备后,老板又去买。李某称,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违法生产。
执法人员表示,违法成本低是黑作坊容易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今年10月1日起,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针对违法生产食品的处罚力度加大。
有人来查老板拒不开门
郭某的作坊位于一栋5楼私房的一楼。下午5时许,执法人员叫门,但房内无人应答,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绞肉机、冰柜等一应俱全。执法人员撬开大门后进入房屋,发现了大量正在烘烤的香肠。
晚7时许,记者和执法人员来到徐某的作坊门口。这里同样大门紧闭,敲门也没有人应答。但记者打着手电筒,透过大门上方缝隙向屋内看去,只见门口两个大冰柜,黑暗的角落里放着两个大塑料盆,里面都是猪肉。就在记者观察时,屋内一名男子迅速躲了起来。执法人员撬开大门,从烤房内搜出了大量的香肠,还从二楼带下一名中年女子。女子自称姓陶,来自新洲。开始她自称不是作坊里的人,但执法人员发现其衣服很脏,身上还有香精味,手上还有色素的颜色。在执法人员追问下,女子才承认她就是做香肠的工人,不过是“今天才来的。”
将对黑作坊进行严惩
江岸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昨日查处的三家作坊,均无证无照,是典型的黑作坊,查获的香肠原料和半成品总量约6吨。
根据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为黑作坊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张科长介绍,他们已将相关人员带走进行调查。将根据调查情况作出处罚,如果情节恶劣,将会移交公安部门。
12月,该局将对辖区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和作坊进行排查。
提醒
颜色很红 香味过浓 可能是问题香肠
香肠好坏如何辨别?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提醒,好的香肠可以明显看出肉块颗粒,香肠表面也不会太光滑。问题香肠,色泽很红,香味过浓,肉质过于细腻。消费者购买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仔细辨别香肠等肉制品的标签,最好到正规商场、超市选购,慎购街头流动摊点及价格明显低于同类产品的香肠等肉制品。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