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日常吃的豆腐、卤菜、米面,不少都出自小作坊之手。为了保障市民的餐桌食品安全,今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发布“江城小作坊红黑榜”。此次共有6个城区的14家小作坊上了“黑榜”,有169户小作坊上了“红榜”。
现场:上百名执法人员取缔黑作坊
23日上午8点40分,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组织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共100多人的执法队伍,开着近10台执法车辆,在黄陂区滠口街道南湖村村委会集结,对黄陂区小作坊的“重灾区”开展突击整治。
半小时后,执法人员来到了南湖村13队的一排三层民房前,执法队员介绍:“我们前期走访摸排发现,这里暗藏着一个无证豆制品黑作坊。”公安民警和城管队员用撬棍打开卷闸门,这个无证豆制品黑作坊就被揭开了真面目。
图为作坊墙壁被熏得漆黑
该作坊四周墙壁已经被熏得漆黑,房间内不时还冒出一阵阵臭气。地面杂乱堆积着黄豆、一些锅碗瓢盆,煤气罐散落在角落,除了苍蝇横飞,还养了小猫,四处乱窜。执法人员周伟说:“这里的环境卫生很差,上面还有霉,这还有苍蝇,完全不具备生产条件。”
图为小猫四处乱窜
在现场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清点和拍照取证之后,执法人员现场下达了查封决定书。将2袋黄豆、5袋食用纯碱以及一些铁桶、冰柜等生产设备,从杂乱不堪的室内清理出来。附近居民反映,这个黑作坊已经寄生在此四五年了,时常有臭气飘出,这次取缔他们觉得大快人心。
当天联合执法队共取缔无证黑作坊2家,关停7家。目前,黄陂区已经对22家整改不到位小作坊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查封。对8家取得的证照的小作坊进行了检查,督促他们保持生产必备条件。黄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滠口食药所所长周伟表示,该区已打响小作坊整治“百日攻坚战”,像这样的联合执法将成为常态。
江城14家小作坊上了“黑榜”
武汉市排查发现,该市共有小作坊1696家,从分布区域上看,最多的为黄陂区,共有小作坊397家。从产品品种上看,数量较多的是豆制品、卤(肉)制品、米面制品、白酒等,糕点、酱腌菜、炒货、芝麻酱等数量较少。
图为电扇被熏黑
此次,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查处黑作坊违法案件涉及14家,上“黑榜”理由分别为为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卫生环境和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定要求、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等。
图为作坊内随地堆放锅碗瓢盆
这14家“黑榜”小作坊分别是:新洲区田丰豆制品加工坊、东西湖区包建波小作坊、康婆卤品店、黄陂区滠口街南湖村陈国瑞肉制品作坊、洪山区宋连军小作坊、汤志清小作坊、吴礼文小作坊、吴冰雪小作坊、江汉区圆迪米粉厂、江汉区元见食品经营店(招牌名五粮酿酒坊)、贺军小作坊、蔡甸区马朝香豆制品作坊、陈俊豆制品作坊、蔡甸区大集张世豪豆制品作坊。这些作坊都被责令限期整改。
“黑作坊”一般指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通过小作坊检查,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等的作坊。对于这类“黑作坊”,食药监部门坚决查处取缔。
169户 小作坊上了“红榜”
小作坊并不等于黑作坊,除了不合格作坊,此次武汉市食药监局还公布了169户生产经营比较好的小作坊。这169户上了“红榜”的小作坊,有的此前也存在一定不足,经过食药监人员的帮扶,小作坊进行了提档升级,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过去小作坊环境“脏乱差”大多还是与从业者自身的卫生意识有关。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小作坊们提档升级,武汉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除了抽检监督以外,也加入了“引导服务”。
“我们一方面监督他们的产品质量和环境卫生,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在小作坊集中的辖区,武汉市食药监部门运用市场方法,将小作坊引导到集中园区生产,引导小作坊完成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等食品安全台账制度,“我们称其为龙头+散户,大型集中小作坊园区就是龙头,对其他的散户小作坊能起到示范作用。”
今年前5个月,武汉市共取缔关停了107户小作坊。对食品小作坊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公安部门。
楚天都市报记者高家龙
2016年1-5月查处小作坊违法案件名单
2016年1-5月帮扶小作坊提档升级名单
(作者: 编辑: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