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患者印象中,去趟医院看次病,掏个几百上千元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如果排了几个小时队,医生诊断后给你开出了极为便宜的处方,甚至根本就不开处方,你会不会觉得“心里直打鼓”?会不会主动要求医生“开好一点的药”?
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在当前“看病贵”的背景下,几块十几块的“微处方”仍然在江城一些医院的部分科室中存在。
医生处方费还没车费高
8月19日,家住关山的黄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皮肤科复诊。43岁的黄先生头皮上总是油油的,头屑也较多,平时无论怎么洗头发总是感觉黏黏的,严重时连片地起红斑。半个多月前到该科就诊,吴庭医生判断其为脂溢性皮炎,给他开了一个3.2元的药方:一种2.5元的外搽药和7毛钱的维生素。“这便宜的药能有效果吗?”在交费取药时,黄先生心里直犯嘀咕,将信将疑地拿着药回家了,未想连续用药两周后症状好转。
武昌的熊女士也有类似经历。前不久,她孩子脚上长了小黑斑,专程打车赶到位于汉口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专家检查后只开了一盒外搽药膏,除去医保支付部分,熊女士只需自费5.9元。“不会吧?这么便宜的药!”熊女士心里直打鼓。原来,熊女士往返的士费就花了约80元,却只拿到5.9元钱买的“便宜药”,她担心孩子的病没治彻底又要再跑,甚至希望医生再开“好一点的药”。不过专家并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而治疗效果证明,这盒便宜药膏也确实管用。
“微处方”在皮肤科最多见
治疗仅需花几块或十几块钱,这样的“微处方”如今在医院不时仍会出现。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微处方”主要多见于皮肤科、康复科、肛肠科、中医科等科室,一般用于治疗常见病与慢性病。“老病号”们通常还比较习惯,但是首次拿到“微处方”的患者,往往会感到非常新鲜,有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还有患者觉得“便宜不是好药”,主动要求医生改开“好一点”、“贵一点”的药。“在我们科室,开十几元钱的处方很正常。”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疼痛康复科主治医师武欢介绍,例如治疗落枕一般采用红外线艾灸,每次仅需13块多钱。而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她经常开一瓶3.79元的碳酸氢钠片,不少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省部属医院专家也会开出“微处方”。武昌的陈女士回忆说,不久前她母亲出现便血,随后找武汉同济医院普外科杨传永教授看病,杨教授发现只是普通肛裂,只开了几毛钱的高锰酸钾洗液,让患者回去坐浴,三天后情况就显著改善了。
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专家唐迎春介绍,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对于有些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直接开“零处方”,即不用药物,让患者自己回家“食疗”。有一次,一名女子因便秘来就诊,唐迎春看了发现问题不是很重,建议先不吃药,让她回家每天定时定量喝8杯水,并定时揉肚子,尽量吃一些粗粮和海带、香菇、黑木耳、蚕豆等食物,这名女子的便秘没多久就解决了。
多家医院对开处方有规范
由于物价上涨等多方面原因,如今看个病动辄就要花费几千上万元,“微处方”还有空间吗?“微处方的存在,得益于严格的诊疗规程。”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武欢说,不要患者一来就开各种检查,例如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医生先要根据症状的轻重决定是否做CT检查,治疗方案也是优先考虑理疗,然后是微创和开放手术治疗。如果医生都按照这个要求去看病,小病小治,大病大治,出现“微处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开“大处方”,江城卫生主管部门和一些医院还专门出台了政策。比如2014年7月,武汉市卫计委确定首批10家医院建立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系统,医生的处方超过限额电脑就会自动报警,这样的处方就开不出来。随后还发布了《规范诊疗30条》,严防过度医疗。
在此背景下,多家医院也出台了各自的规定。例如武汉市第一医院规定,单张处方开药不超过5种,急性病用药一次不超过3天的量,慢性病用药不超过7天的量;武昌医院对单张处方设定300元限额,若超过限额系统就会报警,由上一级医生审批。
而此前,武汉市普仁医院甚至还列出“违规处方黑名单”,在医院大厅电子屏上向患者公示违规医生的科室与姓名。该院有关负责人说,此举是为了让患者监督医生,坚决制止无适应症用药、重复用药、无正当理由开高价药、滥用抗生素、超时超量超疗程用药等,遏制医生违规开大处方,杜绝过度医疗,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也不应过度追求“微处方”
采访中不少患者表示,希望有更多医院和医生能开出“微处方”,减轻看病负担。不过医学专家特别提醒,处方最关键是对症治疗好疾病,单纯强调“小”或“微”都不合适,“处方再便宜,若治不好病,就没有意义。”“药物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辅助手段,医生多开‘小处方’、‘微处方’,对于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和谐医患关系都有好处。”省医学会秘书长潘旭初说,在现实的医疗活动中,不同医生开出的药方有所不同,受到所在医院药品品种和医生经验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也不可一概而论。他认为,医生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尽量让患者用最少的钱看好病,这才是“微处方”的本义。
武汉市第八医院党委书记唐迎春说,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背景下,医院和医生要摒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医疗行为,而应当以解决患者痛苦为使命。医生不光要开“微处方”,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疾病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不用医生开药方。(动向新闻&楚天都市报 记者高家龙 通讯员李菡)
(作者:高梦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