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城市宣传片解说词作者:3天出初稿两次停笔落泪

发布时间:2016-11-06 10:26:46来源:SRC-5173

昨日,市民大讲堂上,黎笙应听众要求现场朗读自己创作的诗

现场小学生听众向黎笙提问 记者刘斌 摄

  记者郑汝可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卢锦锋

  “江汉关钟楼,和上海关一样,每天回荡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旋律,历数着她曾经的沧桑……”时长不到10分钟的武汉城市宣传片《大城崛起》,用1500字串起武汉的历史、现代和未来,将武汉的独特魅力逐一展现,其中的解说词,被称赞为“浓缩了武汉3500年历史”。

昨日,宣传片解说词作者黎笙做客长江日报和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143期,与市民分享解说词背后的故事,与市民谈读书。今年72岁的黎笙曾是广播电视资深编剧、导演,并担任央视特撰稿人。早些年,他曾给深圳、桂林等地城市宣传片撰写文本。说起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他透露,自己在3天时间里写出《大城崛起》初稿,其间曾两次停笔落泪。

2100字压缩到1500字

删减如“割心头肉”

“宣传片《大城崛起》的解说词,是在3天内完成的。”黎笙年逾古稀,语速不紧不慢,刚上台,他就讲述起1500字解说词出台的“幕后故事”。

2014年清明节前后,武汉城市宣传片出品方联系到刚从外地回汉的黎笙,邀请他为宣传片撰稿。当时,出品方告诉他时间紧急,并且之前约了多位名家执笔创作,效果都不满意。

“我答应了他们在3天内完成”,话语刚落,台下不少观众鼓起了掌,黎笙说,爱喝茶的他,彼时正约了友人去五峰寻茶,“我就在大巴上看一摞摞的资料,到了第3天下午才开始动笔。”

不到4个小时,2100多字的《大城崛起》一气呵成,得到首肯。黎笙笑言,没想到能够“一稿通过”,之所以能这样快速写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武汉前前后后生活了60余年,耳濡目染感受到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东西可写”,而此前几位名家的创作提炼,也给了他不少启发。

而后,根据片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要求,黎笙又将文稿从2100字压缩到1500字,他说:“武汉历史文化厚重,要用很短的篇幅表现,需要高度凝练,在删减时,我是带着极为痛苦的心情,如同‘割心头肉’。”

讲到这,黎笙声音有点激动起来,他说,写作时,曾两次都停下笔来,掉下了眼泪。一次,是替哥哥还债的信义兄弟孙东林的故事;另一次,是写到100多年前主政湖广、促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的张之洞。

“我的原籍虽然不在武汉,可我认为武汉就是我的故乡。”黎笙说,他祖籍天津,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武昌念书,毕业后在汉阳上班,而后又住在了汉口,对武汉三镇都有独特的情感,这是一种“亲密”;因为工作原因,他奔走在全国各地,也就造成了对武汉的一种“疏离”,“两种情感的结合,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城市的变化与吸引力。”

他介绍,宣传片的立意是一个“变”字,这也是他对武汉最真实的体会。“武汉的‘变’与其他城市不一样”,黎笙说,武汉有3500年的历史,从历史、现在到未来,武汉每天不一样,她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独具魅力。

靠读书支撑度过化疗

鼓励听众多读慢读好书

“坐在这里我很有幸福感,跟大家一起来认识武汉,这是我的荣幸。”分享故事时,黎笙停下来喝了一口水,他说,他近几年因为患病和治疗,常常口渴,目前经过了4个疗程的化疗,过程非常痛苦。回忆起当初写作解说词的过程,他说,多年的读书、背书积累,帮助他能够完成这样一项任务,“也是文学,陪我度过了治疗的艰难阶段。”

第一次化疗期间,黎笙高烧39度,医生说如果不行就停止,但他却一直坚持了,“我老伴儿都说,这么大的病,你怎么没有叫一声苦,我没有告诉她,我不是很坚强,是伟大的作家们和他们的作品隔空给了我力量”。

黎笙说,这次来到市民大讲堂,想跟大家多聊聊读书,自己在化疗的过程,默默背诵苏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想着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描述的《牛虻》历经艰苦的一生,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黎笙好读书,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至汉阳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当时,学校分配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宿舍,他在宿舍的地面上用粉笔写满了唐诗宋词和古文,每天就盘腿坐在床上看,“学生们进来找我,都要变身‘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

“书籍能够给我们莫大的安慰,能够帮助我们更上一层楼。”黎笙建议,听众们平时可以多读书,精读好书,不要只是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要多追求一点精神上的东西,这样就会少一些烦躁,生活得更加平实简单。

现场>>>

小听众“问读书” 黎笙推荐《牛虻》等

昨日,沈阳路小学的部分学生和家长们自发赶到现场,向黎笙求教如何“好读书”、“读好书”。

“自己喜欢看的书,和老师要求看的书,到底应该看哪一种呢?”沈阳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洁昕举手发问。黎笙说,开卷有益,喜欢读的书,只要不是不健康的,都可以读一读,但还是应该以老师和家长的建议读本为主,个人爱好为辅。

“黎老师,您能给我们小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吗?”一位五年级学生发问。黎笙说,孩子们可以读读安徒生童话,或是唐诗宋词;自己很喜欢的小说类作品有《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黎笙建议,读书就是交朋友,不管是博览还是精读,都要化为自己内心的东西,成为自己精神的财富。(记者郑汝可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卢锦锋)

白发同学光谷赶来 听分享变同学聚会

昨日下午,一群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出现在市民大讲堂现场,他们是41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离退休教师,特地从光谷赶来,其中,部分还是黎笙曾经的大学同学。

“这真像一次同学聚会啊,”一位老教师说,听说黎笙要来市民大讲堂的消息后,他们特地与长江日报记者取得联系,询问细节。昨日大讲堂正式开始前一小时,他们就到达了现场。播放预热的武汉城市宣传片时,不少老教师还要求“再放一次”,因为“想再看看黎笙写的词”。

黎笙的弟弟,原《文化报》总编辑李长胜也特意赶来。他说,黎笙当过教师、搞过创作、做过导演,后来行走天下,感谢武汉这座城市的滋养。

长江日报 记者郑汝可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卢锦锋

《大城崛起》解说词

(摘录)

江汉关钟楼,和上海关一样,每天回荡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旋律,历数着她曾经的沧桑。

然而她那宏大的钟声却无法触摸大武汉的广袤……

拥有一千万人口的武汉,坐落在国之中心,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其地缘的重要性在于,这居中的棋子一变,势必带动全局走势。

而武汉从来是求新求变之地。

……

武汉的城市活力,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便是“每天不一样!”

“每天不一样”这种生生不息的变化,磨砺出武汉人的“处变不惊”的胸怀,他们热情善良、豪爽豁达、重信守义、坚韧执着……

如今,恰逢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时,盘龙城势必带着3500年的武汉记忆,腾空而起,一飞冲天!

……

武汉,每天不一样!(撰稿人黎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