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全国半数高铁 这栋楼永久“谢幕”
铁四院大楼爆破 员工带子携孙来告别
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新红 欧巍)23日15时,随着一声巨响,位于武昌和平大道北侧的铁四院老办公大楼瞬间后倒,成功爆破拆除,腾起的粉尘很快被强大的水喷雾包裹、压制。59年历史的老大楼就此永久“谢幕”。临近的办公楼、居民楼、树木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安然无恙。5分钟后,爆破引起的粉尘基本散去。10分钟后,交通管制解除,杨园地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铁四院老办公大楼建成于1958年,为4层砖混结构。1993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老楼外进行加高,形成了10层“楼套楼”的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2016年10月,铁四院2号新办公大楼投用。根据规划要求,与之相邻的老大楼须拆除。
23日13时,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老大楼用黑色幕布包裹起来,附近的路口处已于20日贴上“安民告示”,告知居民爆破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警戒区域,爆体周边3条路段于14时45分至15时10分进行交通管制。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周边的杨园街、和平大道沿线商户门面暂时关闭,处于警戒区域的商户、居民和其他市民在14时以后陆续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15时整,随着一声巨响,老办公大楼瞬间向后倒下,记者还没反应过来,仅一两秒,巨大的粉尘腾空而起,包裹着水雾,已不见大楼踪影。
铁四院岩土公司爆破项目经理吴剑锋称,大楼最终是按照设计预定方向和区域向后方倒塌,在1秒半内完成爆破,建筑整体均匀垮塌。飞石、粉尘、振动、噪声、冲击波等均严格控制在安全指标范围内,临近建筑安然无恙,周边环境未受影响。接下来,大型机械将进场清除被爆破分解的楼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表示,采用控制爆破手段拆除“楼套楼”,国内尚属首次。本次爆破顺利实施,再次证明铁四院控爆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铁四院有关人士介绍,老楼拆除后的原址上将新建一个大型的企业文化广场,进行大面积绿化,并在文化广场上采用多种方式设置纪念铁四院建设发展历史的雕塑、文化长廊、历史墙等。为此,在本楼拆除施工中,铁四院将留存3000块1958年老楼使用过的红砖,计划用这些老砖砌建遗址景观。
23日下午,铁四院老办公大楼被成功爆破 记者詹松 摄
裹棉被、穿竹盔甲、绑钢排架三重防护
吴剑锋介绍,铁四院老楼外部环境复杂,距交通繁忙的和平大道23米、杨园街16米,距铁四院新建成的1号生产科研楼12米、2号楼20米,距离2号楼地下车库入口仅10米,如何保证周边建筑物和环境安全是大楼拆除关键所在。
本项工程工期十分紧张,与相关工程施工相互交叉,且铁四院生产经营较为繁忙,环境影响必须严格受控,施工组织非常困难。
吴剑锋说,为解决结构环境复杂、场地小、倒塌距离短等问题,采取控制爆破技术和折叠爆破方案,选择合理的爆高和时差拆除“楼套楼”。
记者看到,爆体外梁柱上包裹着厚厚的棉被,每扇窗户上还包上了竹跳板,好似穿上一身“竹盔甲”。
一根根竹筒搭起的竹架上,用铁丝绑上一个个竹排,形成强大的竹排阵,紧邻需爆破的整栋楼外。而最外面邻近周边建筑物的,是用一根根钢管搭起的钢管架,上面绑上一个个竹排,形成最后一层钢管排架防护系统。
吴剑锋说,三层安全防护体系,可有效阻挡飞石、冲击波。同时,通过在地面设置缓冲层,减少老大楼倒塌对2号楼地下车库的冲击。
为了确保整个爆破过程的绝对安全,爆破项目部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详细设计了爆破方案,通过相关技术模拟爆破效果,进一步优化方案。此外,岩土公司还先后组织了4次专家论证会和安全评估会,并进行过一次试爆。
【幕后揭秘】这栋楼诞生了一批中国交通领域的“第一”
据了解,这座59年历史的老大楼,承载着很多铁四院员工的记忆,更诞生了一批中国交通领域的“第一”:从上世纪50年代勘察设计黎湛、鹰厦铁路等国家铁路骨干网,到后来的80年代开展高速铁路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设计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到本世纪初建成中国首条千公里级别高速铁路武广高铁;从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到中国首条、世界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目前,中国高铁的通车运营里程达到2.2万公里,为世界第一。其中一半为铁四院设计,它们中的大多数诞生于这座老大楼。
同时,这座大楼也培养了一批国内最早研究控制爆破的人才和相关技术。
(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新红 欧巍)
【链接】
(作者: 编辑:余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