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1月1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与黄冈市签订《深化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协议书》,按“光谷模式”在黄冈打造科技产业园。
加上此前与鄂州共建的产业园区,以及长飞、华工科技、人福医药、光谷生物城等多家领军企业和园区在省内的新兴产业布局,一个“环武汉科技圈”雏形初显。创新孕育30年的“中国之光”,正不断通过科技、人才、企业、产业、模式、品牌等创新基因的输出,点亮“1+8”城市圈。
推动“环武汉科技圈”协同创新
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过10年建设,武汉与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产业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2016年11月,省委书记蒋超良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武汉东湖高新区调研时指出,光谷是湖北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试验田和桥头堡。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湖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强调,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是一场攻坚战,东湖高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当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的“火车头”。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赴咸宁、黄石、黄冈等地调研时表示,要共同促进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一盘棋”,释放各地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区域协调,手足联动。殷殷嘱托,任重道远。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谷在省内共建科技产业园,是落实中央、我省和武汉市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的使命不仅是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更要把这块创新试验田培育出的“金瓜”“金豆”“金种子”,撒向荆楚大地,推动形成“环武汉科技圈”,用科技新动能反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场触碰体制机制的创新移植
大别山南麓,走出200多位开国将军的革命老区黄冈,2017年地区GDP预计为1890亿元,增长7.2%。
长期以来,该市支柱产业主要为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在全省17个市州中,黄冈版图面积仅次于恩施、人口仅次于武汉。但受制于发展不充分,人均GDP在全省相对落后。
追梦“富裕大别山”,老区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在哪里?
2017年12月,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邱丽新,率主要职能部门拜访武汉,以及“创新火车头”东湖高新区,希望借光谷之力,加快共建光谷黄冈科技园,承接光谷优质创新资源的“扦插”式转移。
仅仅过了一个月,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签约落地。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光电子、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科技研发孵化和现代服务业。
其中,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均位列光谷千亿收入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技术、企业、产业、招商以及规划建设上“真金白银”的支持,光谷与黄冈的牵手,更大的突破和意义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先行先试成果的嫁接。
从行政审批改革,到投融资机制、招商机制、监管机制,再到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包括“办事不出园区”的光谷式服务,都将在一个个“小光谷”里,落地实施。
企业、园区“溢出效应”动能惊人
事实上,在过去10年间,光谷一批高成长科技公司受发展规模以及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需求的推动,不断将部分业务向城市圈迁移。
这种“溢出效应”,在各地释放出惊人动能,甚至改变了一座城市的产业格局。
2007年,上市公司华工科技将旗下二级公司华工高理,从光谷“移栽”到孝感。两年后,华工科技孝感产业园一期投产,持续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强劲增长,并连续多年蝉联孝感纳税额最大的单一企业。
如今,每天200万只传感器从孝感基地下线,全球每10台空调中有7台传感器用的是“高理造”。华工高理已成全球最大的温度传感器供应商,更是孝感高新技术产业的“风向标”和“领头羊”。
2016年,华工高理销售收入近7亿元,净利润8066万元,纳税8000万元。
不远处,同属华工科技旗下、华工高理的“同胞兄弟”华工正源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正在繁忙生产智能光猫产品。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生产的智能终端设备主要为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一流企业配套,去年1月至10月主营收入1.28亿元。
去年3月,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及预制棒供应商长飞,投资50亿元在潜江打造世界最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研发基地,并顺利投产。该项目整体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这是武汉城市圈启动建设以来,从武汉转移到圈内城市的最大产业投资项目。
地下富藏油气盐资源的潜江,每个工业园,或多或少都有化工企业的身影。在为当地纳税的同时,也埋下了环保之痛。长飞相关负责人介绍,氢气是生产光纤预制棒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占总成本近三成。过去,该公司从沿海购买1立方米氢气需要3元,而这些气体在潜江盐化工业园都被视为废气。在潜江建厂后,不仅每立方米氢气采购成本大幅降至0.7元,光纤预制棒生产过程中,副产物如稀盐酸、盐水等,又可回输到盐化工业园继续利用,实现循环产业的生态平衡。
依托长飞,插上高科技翅膀的潜江,快速步入了世界级“光棒小镇”的产业转型。“溢出”的不止是企业。放眼荆楚大地,宜昌、十堰、荆门、天门、咸宁、黄石、蕲春、英山、浠水等省内多地生物园区,都在研发、生产、人才、资金或管理上,注入了光谷生物城的产业基因。
(作者: 编辑: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