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汉阳”博物馆创新协同发展智略峰会现场 记者李子云 摄
本报讯(记者史强 向凌艳 通讯员王传江)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21日,由汉阳区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5·18国际博物馆日暨‘知音汉阳’博物馆创新协同发展智略峰会”活动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举行,国内多位非国有博物馆负责人汇聚一堂,共议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之路。会上透露,武汉市对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将从去年的每年400万元提高到600万元。
峰会上,3位“大咖”结合各自博物馆的情况,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演讲。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副理事长王勇介绍了大唐西市“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观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瑄以“观复博物馆的勇气与创新”为题,介绍了观复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和文创产品情况;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则介绍了郑州市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办法,精彩的讲解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环节,与会嘉宾共同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主持人和大家的提问。
作为主办方之一,汉阳区文化局负责人介绍了汉阳对博物馆建设的工作和设想,汉阳区正在谋划依托“知音文化”,以博物馆群为支撑,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思路也得到与会嘉宾的点赞。
会上,武汉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起,武汉市开始打造“博物馆之城”,目前已有非国有博物馆43家,走进博物馆已经成为武汉人的风尚。据透露,武汉市今年起将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的资金将会在原有4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200万元。
王勇表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提法,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提过,如何打造,特色很重要。他认为,博物馆的发展一定要有差异化,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比如有当地特点的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博物馆的发展不能大而全,不一定要以数量取胜,重要的是要有特色和质量。
(作者: 编辑:周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