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文俊
15日上午,作为湖北文艺界唯一代表,着名作家、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昨日,本报刊登熊召政文章《坚持民族性的本位目标——参加文艺座谈会有感》。熊召政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这次会议让他感知到习总书记有着“非常广博的读书量,不同凡响的思辨能力”。
知青岁月为借《浮士德》
习近平走了30里山路
回忆起文艺座谈会的情景时,熊召政告诉本报记者,习总书记一坐下就开始讲话,说很长时间以来他都想邀请大家来开这么一个会,探讨国家文艺繁荣发展的问题,听听大家的想法,也谈谈他的一些想法。
据熊召政讲述,文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深情回忆了自己少年和知青时期的生活,谈到了文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提到除了中国文学,还读过俄、法、英、德、美等国文学作品。熊召政说:“习总书记告诉大家,他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到处借书看,听说30里地外的下乡知青带了一套《浮士德》,就走了30里山路去借。借书人怕他不还,一再叮嘱,还商定了还书日期,后来借书人因为担心,还提前来要书。”
熊召政说,总书记14岁读《少年维特之烦恼》,20岁就读那么厚的一套《浮士德》,为了借书走那么远的山路,让人感觉到“知青岁月,繁重的劳动之后,世界名著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总书记爱读《老人与海》
曾在古巴寻访海明威足迹
熊召政说:“谈俄罗斯文学,习总书记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的高度,托尔斯泰代表俄罗斯的广度,但他个人更喜欢托尔斯泰,尤其喜欢《战争与和平》;谈法国文学,习总书记说法国那么多作家,他最喜欢雨果,尤其是《悲惨世界》。谈美国文学,他说喜欢杰克·伦敦,喜欢惠特曼的《草叶集》,尤其喜欢海明威。”
熊召政介绍,习总书记和大家分享了他两次去古巴追寻海明威足迹的故事。第一次去古巴,他看到出海的地方有码头,栈桥、沙滩上几个孩子在玩,和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写的一模一样。他就不走了,在当地找了一个小餐厅吃饭,静静守着那方海滩,和海明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第二次去古巴,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知道他有海明威情结,带他找到当年海明威写作的咖啡馆。
熊召政感慨地说:“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产生了共鸣。我和习总书记是同龄人,都是初中一毕业就下乡了。我们那个年代,思想禁锢多,文学给了我们力量。他作为国家领导人,我作为文学工作者,地位有悬殊,但心灵如此贴近。”
在熊召政看来,习近平欣赏的雨果、托尔斯泰、海明威,都是有硬汉精神的好男儿,英雄气十足的书生。
作家要借座谈会东风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熊召政认为,此次座谈会是社会主义文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当下召开这次座谈会,既着眼于当下,更放眼于未来。因为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熊召政提到了总书记讲话中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除了让人娱乐,还要有教化作用”,“当前文艺界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两个字:浮躁”,“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等等。他用自己写《张居正》时的一件事作例证。有人建议写一写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与张居正之间的“艳史”,被他断然拒绝。他认为,写好一部历史小说,要守住很多底线,“不媚俗,树正气”应是第一道底线。
身为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呼吁湖北的作家、文艺家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共同思考并创造湖北文艺的未来,“从我做起,力争借这次东风,认认真真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