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李丹 樊其燕 李淑文)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回首70年壮丽征程,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改变,汇聚成一幅托举70年民生发展的恢弘画卷;一件件发生在寻常百姓家里的“小事”,诠释着“美好生活”的真谛。
樊城,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在城市治理、劳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力。“群众期盼着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樊城区委书记柴普军这样说。
樊城不凡 城区“颜值”不断提升
“如今,蓝天白云只要天晴随时可见,空气也很清新。”家住长虹路的刘素,每天上班要穿过樊城的街巷。刘素明显感到,路面比以前干净多了。
城市的洁净程度,不仅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代表着城市的形象。近年来,樊城区致力打造“无尘之城”,深入开展建筑工地治“污”、马路市场治“堵”、农贸市场治“臭”、背街小巷治“脏”、城乡接合部治“差”等专项行动。区城管系统持续开展“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为主题的环卫精细化管理,确保主、次干道每天9洒3扫,人行道一周一冲洗,背街小巷半月一冲洗的频次。
不仅“面子”干净整洁,如今的樊城,靓丽的“里子”也同样让人称赞。
近日,家住樊城区前进中路社区金隆苑小区的居民们很开心,前不久社区在小区内召开动员会,就老旧小区如何改,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填写意见表、现场提想法……居民们发自内心地期盼小区尽早展“新颜”。
十月的樊城,气候宜人。走进整治一新、白墙黛瓦的鹿角门街口,一块仿古牌上“鹿角门街”四个大字很醒目。小巷内古色古香的房屋比肩而立。居民们坐在自家门口,开心地聊着天。
违建拆除了,道路平坦了,街边绿植多了,停车规范了……在樊城的中心城区,一条条不起眼的小街道同样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近年来,樊城区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对老旧小区和中心城区的背街小巷开展综合整治:拆违先行,彻底整治侵占公共场地、消防通道等行为,全面拆除老旧小区违法建设;改造先行,把修补破损道路、疏掏排水管网、整治环境卫生作为重点,全面完善小区基础功能;管理先行,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全面建立老旧小区社会化管理制度;文明先行,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创文”氛围,强化小区文化,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水平。
对背街小巷道路修补刷黑,对破损和高低不平的人行道统一铺透水砖,对部分缺乏排水管网的道路新建排水管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背街小巷排水管网进行日常养护;打造亮点,重点做好广告招牌、建筑立面、街道绿化等综合整治,确保背街小巷装灯率达到100%;突出重点,治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预计今年底,樊城160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将全部完成。
业有所从 就业创业道路拓宽
李洪森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从事市场营销。他想自己创业,却苦于缺乏创业知识。得知樊西八大市场免费开展电商培训,授课老师是樊城区人社局聘请的专家,他动了心。通过两期培训,在熟练运用抖音、火山等新媒体后,他尝试着开网店。
“我的网店每天要卖1700余单小麻花。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电商熟手,这要感谢樊城区人社局的专业培训。”李洪森说。
近年来,樊城区人社局坚持以“服务经济、改善民生”为宗旨,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决策部署,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让百姓就业创业道路更宽。
区人社局聚焦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加大培训力度。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就业创业培训中受益。
樊城区人社部门还着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我选湖北·智汇襄阳”大学生招聘会等活动。不断加强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10个镇(街道)人社服务中心、71个社区人社服务工作站,并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配备信息化设施,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基层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了“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让失业人员、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学有所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关乎未来。
以前,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孩子到哪儿上学成了父母的“心病”。如今,随着樊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城乡学校差距越来越小。
近年来,樊城区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教育发展,以“高位、优质、均衡”为发展目标,坚持在两支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持续用力,先后投入资金2.5亿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达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通过选拔、调整、交流等手段,樊城区推进实施以“校长去行政化、校长聘任制、任期目标制、履职监督制”为主要内容的“一化三制”改革,完善教师补充机制。2017年至今,已引入和公开招聘教师286人,交流干部教师1400余人,优化了全区学校学科和教师结构,促进干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牛首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均衡发展以来,政府先后在该校投入数千万元,改造校舍、配备器材,学校3年间引进了20多名大学生到校任教,解决了学校师资队伍老龄化等问题。
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樊城区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建设互动课堂。
在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樊城区实现了从“普九”“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提升,成为湖北省首批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县(市)区,中考成绩及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居全市前列,赢得了“学在樊城”的美誉。
老有所养 “医养结合”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樊城区有常住人口80万、60岁以上人口约16.7万。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近年来,樊城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2017年10月,樊城区社会福利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办了医养融合式养老机构,目前已建成床位800张,建立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民办养老机构汉江国际老年公寓与襄阳农工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已运行五年多,设置床位500多张,入住老人350多人,深受老人欢迎;襄阳正康中医院在樊城新区选址100亩,已完成规划审批,拟建一个中高档“医养结合”养老公寓,设置床位近千张。全区备案登记的10家民办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率达100%。樊城区正在不断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投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医养结合”建设的同时,樊城区还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樊城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达到65%以上,樊城已建成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活动中心1家、市级示范型9家、区级示范型10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樊城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面落实福利政策,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樊城区养老服务经费补助实施办法》《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让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升
“张大爷您好,我是米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您的血压、血糖最近怎样?有空别忘了过来接受免费体检。”近日,家住前进路烟厂家属院的张大爷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
近年来,樊城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有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3个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7年覆盖城市44万人口到目前覆盖70万人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大力提升,确定0至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重点人群,逐步将肺结核病患者纳入管理范围。由12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到目前15大类服务项目,所有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国家、省、市、区政府按比例承担,2007年财政按服务人口数量12元/人的标准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加,2018年已提高至55元/人,各级财政投入由2007年315万元增长至目前3850万元。截至去年底,樊城区已为58.5万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为83.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帮助广大群众提高了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樊城区自2012起,探索家庭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按照坚持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构建以家庭医师团队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与社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书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通过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实现和建立居民间健康稳固医疗卫生合作关系。通过家庭医生签约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