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楷模

“大国重器”缔造者陈四春:26载献身科研为国铸剑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4日18:1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白菲斐 通讯员朱辉、雷鸣)他胸怀强军报国的理想,以国防武器装备建设为己任,以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奋战在火箭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线,为我国陆军“撒手锏”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打造出陆战场上的“大国重器”。

陈四春查阅资料。  通讯员 供图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当陆军新型火箭武器装备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身为装备总设计师的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工作26年来,他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0余项,授权国防发明专利50余项,先后获得“湖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14年被评为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2019年入选国家工业领域综合专家。

他,就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陈四春。

父子两代接力 投身国防建设

1975年,刚刚4岁的陈四春跟随母亲来到位于老河口洪山嘴镇苏家河村的江山机械厂,与父亲团聚。1969年,父亲为支援三线建设,从太原247厂来到刚刚建立的江山机械厂,搭草棚、睡地铺、修道路、盖工厂,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初创时期。

父母团聚后,陈四春就跟着父母、兄长一起在三线厂边学习、边生产、边建设,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担当奉献的精神。受父亲影响,陈四春偏爱理工科,高考成绩优异的他,毅然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就读于车辆工程专业。

1996年,大学毕业的陈四春面临择业。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进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国企,陈四春有过彷徨,但父亲对他说:“回厂里来吧,工厂的发展需要你这样的大学生。”就这样,陈四春回到偏远的苏家河村,在江山机械厂一干就是20多年。

“父亲曾支援朝鲜并荣立三等功,但从不在我们面前提起,直到他去世时家里人才知道。他总是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在父亲报效祖国的初心带动下,陈四春回厂后从民品研发开始,潜心学习、忘我钻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快就从众多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受到厂领导的器重。

6年飞行33城  勇攀技术高峰

2003年,随着国家对国防建设愈发重视,江山机械厂承接的军品研发项目不断增多,厂领导询问陈四春是否愿意从民品研发转到军品研发,陈四春一口就答应下来。在火箭炮生产一线工作的父亲,一直是陈四春的榜样。

陈四春不断学习。  通讯员 供图

随即,陈四春便作为国家某重点项目主任设计师,在项目研制中协助项目总师进行总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并独立进行关重部件设计工作,编写了大量技术文件及研制计划,为该项目的顺利研制定型做出了较大贡献。2006年,陈四春又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国家“十一五”重点某预研项目论证与研制工作,在项目研制、加工、装配过程中,他深入一线了解加工进度、产品质量。该项目于2011年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为提升我军远程打击和拒止作战能力,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陈四春被任命为国家某重点型号项目武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和装备总设计师。这个项目涉及目标侦察、调度指挥、车辆定位、自动修正、火力操作等系统的全信息化研发,需要掌握机械、电子、车载、流体力学、发射动力学等领域的知识,陈四春感到“压力山大”。

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吃饭、走路、上班,甚至躺在床上休息时,陈四春脑子里想的都是项目规划和设计图纸。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边想边记,边画边调整,三个多月后,陈四春完成了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产品从图纸到生产,再到测试,直至装备成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重任在肩的陈四春,对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环节都认真把关,并深入一线,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直到2019年产品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惊艳亮相。6年间,他为了赶赴全国33个城市,打“飞的”427次,飞行总里程超过45万公里。

在此期间,陈四春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但是,他踏高原、走大漠、战严寒、斗酷暑,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甚至在一次野外试验时,现场意外失火,刚制作好的设备被部分损毁,陈四春也没有灰心。他以必胜的信念,坚守在强军报国的路上,勇攀技术高峰,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技创新不停  精益求精不止

“作为长期工作在国防科研一线的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提高我国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防实力而不懈努力。”这是陈四春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跟年轻党员交流时经常说的一段话。

在“十三五”某重点型号项目中,陈四春历时6年,解决了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其中,重型装备大角度发射动力学及稳定性仿真与试验,创造性地设计了发射平台及定向器,可适应各种不同定向器的发射要求,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是我军实施远程精确打击、高效毁伤作战的王牌主战装备和陆军“撒手锏”武器。

然而,陈四春科技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下,他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不断思考设备的更新、拓展问题。时代在进步,信息化建设在发展,武器设备在更新。陈四春与时俱进地带着他的学生不断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求匹配更多的新型设备,为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提供重要支撑。

如今,已经51岁的陈四春仍扎根在科研一线,开展科学试验。试验地点常在气候较恶劣的地区,为保证研制成效,陈四春一次又一次地调整,常常在试验区一呆就是好几天。“我们做武器装备,必须精益求精。”在陈四春的悉心培养下,从他的团队中走出的精英如今都成了科研主力,其中3名青年业务骨干还被聘为中国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和兵器青年英才。

“能为国防事业做点事,就是我最大的荣幸。”陈四春表示,他要将自己的所学不断地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践行科研强军报国的初心,用“匠心”精神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雷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