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楷模

新时代“板车剧团”:振兴湖北越调 助力非遗文化出圈出彩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2日22:24 来源: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白菲斐 通讯员朱辉、李雯艳)喊嗓、练声、下腰、翻跟头……每天早上7点,老河口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的“早功课”正式开始。滚背、片腿、虎跳、倒立、飞脚等动作,孙帅康、宁伯鑫等“90后”练起来一点也不叫苦。“只想把湖北越调越唱越好,让非遗剧目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90后早起练功。通讯员供图

现在的老河口湖北越调传承中心,前身是老河口市豫剧团,1956年成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剧团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用板车拉着道具,上山下乡为广大农民演出,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誉为“板车剧团”,其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全国三面红旗剧团”之一。

2014年以来,剧团以“振兴湖北越调”为已任,大力开拓创新,育新人、出精品、重传承、广惠民,每年送戏下乡100多场,送戏进校园展演、授课近200场,用新时代的“板车精神”,助力非遗文化出圈出彩。

自掏腰包5.6万,拼出一个奇迹

步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电影院的出现,戏曲这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面临着受众减少、市场萎缩的困境,身处基层的老河口市豫剧团,也曾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那时,剧团人员老化、人心浮动、设施陈旧、经费拮据,职工月均工资仅有五、六百元,剧团一度到了难以生存的边缘。

2013年9月,时年49岁的王新民走马上任,担起了老河口市豫剧团团长的重担。上任伊始,王新民很是焦虑,由于人心涣散,剧团很久没有排过大戏了。没有作品,何以立团?不出精品,如何发展?文艺精品立团,成了王新民确定的中心工作目标。

到了2014年,湖北省计划举办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我们得搞出一部作品来参展!”王新民暗想,当年全国知名的“板车剧团”已沉睡几十年了,该醒醒了!可要排出一部戏,请编剧、请导演、找场地排练,哪一样不需要经费?又如何聚拢散乱的人心?

王新民与时任剧团的党支部书记马士彦一合计,决定自掏腰包。凭着对戏剧事业的热爱,两人决定拼一把,无论结果如何,都得排出一个戏来。于是,王新民拿出积蓄3.6万元,马士彦拿出2万元,共计5.6万,开始了“二次创业”。

剧团的表演。通讯员供图

随后,剧团领导班子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回顾了“板车剧团”的光荣历史,借助上党课、听介绍、寻初心,共铸起了传承弘扬“板车剧团”精神的强大信念。在多方努力下,2014年6月,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创小戏《看孙孙》出炉,在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汇演中备受观众欢迎,双获小戏优秀剧目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双一等奖”的精品剧目。因《看孙孙》通俗易懂、情节紧凑感人,该剧到现在还经常演出。

“25分钟的节目,展演现场响起11次掌声,半年内演出了50多场,这简直是我不敢想的奇迹!”王新民告诉记者,《看孙孙》取得了巨大成功,剧团也因此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和资金扶持。之后,剧团收回了对外出租的排练厅,恢复了正常的节目排练,开始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人月薪超4000,高过三个团长

《看孙孙》反响强烈,极大地振奋了剧团职工的信心,大家工作热情空前高涨,该团又制定了新的目标——振兴湖北越调。

湖北越调亦称“大越调”、“襄河越调”,诞生在襄阳,有数百年历史,曾在老河口一带繁荣过多时,却在近年来逐渐销声匿迹。为了使湖北越调这一老剧种焕发新活力,襄阳市艺术研究所专门对湖北越调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收录和整理,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戏曲资料,对于濒临消亡的湖北越调的恢复和传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戏曲资料有了,谁来表演呢?演员成了剧团发展的核心。2014年,面对剧团平均年龄52岁的演员们,王新民慌了:再不吸收新鲜血液,剧团怕是要垮了。

于是,他跑艺校,进乡村,风里来,雨里去,在老河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算分三批招进来几十个青年戏曲人才。可“湖北越调”这些戏曲人才没听过,也没唱过,越调中特有的反高音——袅音极难把握,很多人才一度想退缩。

怎样留住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王新民亲自上门与两个副团长和老演员做工作,将年轻人的待遇往上提。进团才4年的当红小生孙帅康,24岁,每月工资已达4000多元,高过在团工作30年的老同志,也高过三个团长。“为了剧团发展,我们得托着这帮孩子。”

宁伯鑫练习的“跷功”。通讯员供图

三个团长和20多名老演员的大公无私让年轻人感动了,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湖北越调学好、唱好。而在老河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为引进的青年人才解决了公租房20套,有效解决了他们“住房难”的问题。之后,剧团通过以老带新、邀请名家、外派培训、定向委培等方式狠抓业务培训,夯实表演功底,使得一批青年演员已在主要剧目中演主角、挑大梁。

近年来,该团推陈出新、好戏不断。2020年2月,原创豫剧《黄河绝唱》荣获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21年10月,原创湖北越调抗疫小戏《生死一票》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剧目。2022年,原创湖北越调大戏《良知作证》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无数成绩的取得,实现了王新民心目中的“事业留人”。

每年送戏300场,圈粉10岁孩童

“我们的公益演出在过年期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如今的王新民面对记者的采访,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创作、为新时代创作,更要把创作的精品奉献给人民。”

2017年,老河口市拿出专项扶持资金,对剧团演出大厅进行了提档升级,更换了全新的灯光音响并新增座椅369套,打造出标准化的文化惠民演出大厅。每逢节假日,剧团都会面向社会免费举办戏剧展演,受到市民们的欢迎。“很多年轻的家长带着九、十岁的孩子来捧场,可以说,我们的湖北越调已经‘圈粉’孩童群体了。”

送戏下乡活动。通讯员供图

而在老河口的乡镇和中小学,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在同步进行。在做好文艺精品创作的同时,剧团还组建了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年均惠民演出达到200余场,戏曲进校园100场,名列全省县级艺术院团榜首,受到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高度评价。

校园教孩子学戏。通讯员供图

剧团的青年演员也分别在老河口各中小学担任课外老师,培养中小学生对戏曲的热爱和兴趣,以此把湖北越调更好地传承。今年,由老河口第六小学学生排练的湖北越调《卖水》,就获得了湖北省戏曲展演二等奖。

老河口市文旅局社文科科长袁晓林介绍说,早在2016年2月,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强了对湖北越调的扶持力度,并为剧团加挂了湖北越调传承保护中心牌子,加大对剧团经费的投入,同时通过专业人才引进的方式聘用了一大批青年演职人员,为地方戏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王新民表示,将继续传承弘扬“板车剧团”精神,正在创作排演《百里丹渠》、《大爱无声》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为振兴湖北越调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雷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