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频道头条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襄阳以“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片区建设为契机 提升开放度助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4 09:00:03来源:襄阳日报进入电子报

  全媒体记者龚莉

  3月28日上午,首趟“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满载着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等货物,从襄阳自贸片区内金鹰重工物流园驶出,开往德国汉堡。

  借力“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襄阳及周边区域优势企业将大步“走出去”,同时将通过“引进来”带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和襄阳自贸片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襄阳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襄阳阔步向前。

  “走出去”对接两个市场

  放眼全球,今日之世界已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过去40年,我国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向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部署掷地有声。

  这是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动开放创新和效率提升,以开放提升新优势、引领新发展。

  审视当下,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一方面,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

  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日渐成为共识。“高铁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助力襄阳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重振‘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雄风,再铸万商云集、百业繁盛之辉煌。”在多个场合,市委书记李乐成就对接“一带一路”、扩大襄阳开放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我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谋求在开放格局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深、拓宽。

  从东南亚近邻到欧洲大陆,再到广袤的非洲腹地,“襄阳造”正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实施,阔步“走出去”。

  3月6日,在原有出口订单的基础上,PSA集团又急增空运订单,以满足欧洲市场用户的需求。截至今年2月底,神龙公司襄阳工厂出口欧洲的1.2THP发动机达到7.5万台,发动机质量经受住欧洲市场的严格考验。

  无独有偶。凭借专业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产品,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门把手等汽车零部件成功进入“加拿大麦格纳”和“法国PSA公司”全球采购体系。

  支持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际华三五四二、骆驼集团、隆中药业、汉丹机电等一批企业走出襄阳,在国内外设立基地、收购品牌、兼并重组、靠大联强。

  2017年,我市机电产品出口额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过500万美元的机电出口企业有16家。“走出去”让襄阳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引进来”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有效途径。

  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引进来”方面,必须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瞄准“引进来”,主动“走出去”。2017年5月28日至31日,市委书记李乐成率领我市经贸代表团,利用端午假期,赴日本拜访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诚邀相关日企将更多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引入襄阳,扩大在襄阳的生产规模。

  近年来,一批“引进来”企业不断提升近地化配套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也带动了本土配套企业产品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2017年,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实现出口额1346万美元,同比增长129.4%,是去年襄阳市出口过千万美元机电生产企业中增速最快的一家。该公司产品之所以能快步“走出去”,得益于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产生的较高性价比。

  通过双向开放,本地采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受益的还有襄阳恒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2017年该公司生产的铝合金汽车轮毂实现出口额1385万美元,同比增长38.9%。“引进来”不仅带来产品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更通过技术的升级创新,推进襄阳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助推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近两年,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依托技术创新开发了七大系列、近千种新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据了优势地位。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独创涡轮增压发动机缸体压铸工艺,将抽真空技术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产品知名度。

  从引进企业到引进人才,已成为不少襄阳企业的共识。通过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襄阳国铁自进入轨道交通行业以来,先后研发了机车防撞远程预警装置、输电线驱鸟器等多项国家专利产品。

  在人才战略的引领下,襄阳国铁还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欧洲的4家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追日电气新型叉车充电机在业内率先取得了CE认证证书,获得了欧洲市场的准入条件,其新能源汽车充电、光伏发电及储能、电能质量优化产品已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质监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市迄今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省级、行业标准296项,成为汉江流域工业质量标准化创新中心。

  “练内功”构筑开放大平台

  2017年4月1日,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自贸区3.0版”在我市正式落地,襄阳也第一次站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我市叠加推进,襄阳站上了大开放时代“风口”。

  业内人士分析,襄阳自贸片区打开了襄阳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的窗口,提升了襄阳在全国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中的战略区位,必将助推“一极两中心”建设步入新层级、开辟新境界。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自贸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产物,对襄阳来说亦是新生事物。如何开好局、起好步?——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把自贸区建设好,首先要自我变革、解放思想、破除定式。”2017年4月11日,李乐成在襄阳自贸片区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大胆试、大胆闯,不惧挑战,勇敢向前冲,努力创造可检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襄阳自贸片区建成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

  大开放,构建新体制是保障。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深化改革是重点。眼下,我市还存在不少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从制度和规则层面深化改革,推进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

  为此,我市明确提出,积极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将襄阳自贸片区建设成为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一带一路”新支点,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改革先行区,开放试验区。

  先行先试,一场颠覆性的全新探索。3月14日,高新区(襄阳自贸片区)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市民、企业办事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向“最多跑一个窗口”升级。此前,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共有24个行业35个窗口,很多群众办事不知道找哪个窗口,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复杂的办事流程耗费了大量时间。“一窗受理”共涉及办理事项198个,真正实现了“一键取号、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打造改革高地和开放高地,核心在于“放权”和放宽准入,以开放倒逼改革创新、倒逼结构调整、倒逼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开放的新体制机制,在一个又一个局部领域取得突破,更为襄阳全面扩大开放犁开一片春光。

  以襄阳自贸片区为突破口,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为平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一个张开双臂激情拥抱世界的新襄阳,一个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正昂首屹立在汉江之畔。

(作者:襄阳频道  编辑:襄阳频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