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城管工作动态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发布时间:2018-12-06 17:45:56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全咪咪)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农村生活垃圾同样如此。相对于城市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可能造成的污染面积更广,管理难度更大,治理的迫切性更高。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的十八大就已经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要注重环境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这为新时期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指明了方向。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襄阳市襄州区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按照全市总体部署要求,不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科学化、一体化、规范化。

  高点定位,高效推进,坚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决心

  明确目标任务。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襄州区成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指挥部,明确指挥部成员及职责,并结合实际出台了《襄州区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襄州区城乡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襄州区农村清洁工程三年实施方案》等文件,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抓手,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加大资金投入。近三年来,襄州区政府多渠道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累计投入1.78亿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其中,拨付3030万元在镇区建设11个垃圾压缩转运站,财政预算1100万元保障各镇垃圾压缩转运站正常运营维护,拨付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集镇考评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奖补资金,城镇环卫市场化运作专项资金6500万元,各镇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经费共2940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对照标准要求,强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对照标准配备垃圾桶、垃圾箱等垃圾收运设备设施,并在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垃圾收集转运点,配备垃圾收集车。目前全区共有保洁员2000余名,各类清运车辆760余台,钩臂式垃圾箱1855个,垃圾桶19744个,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投放、收集、转运、处理。11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襄州城区日产垃圾量180余吨,11个镇区日产生垃圾量150余吨,全部经压缩后运往余家湖恩菲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区域实际,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机制。明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责任体系,成立协调运转工作组,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工作的总体组织和协调。二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处机制。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提高垃圾收集率。三是建立奖惩严明的考核机制。组建考核专班,每月对城乡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截止目前,共组织明检、暗检16次,印发通报16期,督办各镇问题3300余处,已整改3300余处。通过考评,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加强宣传整治。结合全市清洁家园“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要求,广泛开展《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襄阳市农村清洁家园百日会战》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宣传,制作宣传条幅1700余条,刷帖各类标语950余处,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16000余份。加大城乡存量垃圾排查清理力度,“百日会战”全区11个镇共排查存量生活垃圾堆放点1073处,出动52499余人次,各类机械车辆6142台次,共清理存量垃圾37377.5余吨,已排查的存量垃圾堆放点清理率达100%。同时,广泛宣传推广各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亮点、新举措,着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实施环卫改革。通过市场竞争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构建“事企分开、管干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的环卫运行新模式和管理新机制。襄州区通过招投标,引进北京启迪桑德和成都中恒环境两家公司,在试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正式签订作业合同。目前,襄州城区所有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区公共硬化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已全部纳入中标公司的日常清扫保洁范围,各镇的交接工作也全面覆盖,积极推进。两家公司不断加大环卫机械设备投入力度,城区共引进各类机械作业车辆22辆,每天不间断在城区作业,保障了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同时,在伙牌、古驿两个试点镇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其他9个镇每镇选2-4个行政村试行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聚焦难点,聚力攻坚,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短板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襄州区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对照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正视难点问题和软硬件建设方面的短板,因地制宜,循因施策。从目前情况来看,襄州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还存在以下短板。

  村民参与氛围不浓厚,环保意识待增强。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基层镇村干部及村民卫生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虽然各级政府长期进行宣传引导,并在各村配备了垃圾桶、垃圾箱等收集设施,但是还有部分村民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和荒地里,给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大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回收没有明确的概念,将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与无害生活垃圾混为一体随意乱丢乱放,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

  村组垃圾收集不健全,村容环境待整治。目前村组垃圾收集问题突出,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收集、日常保洁及从户到垃圾桶脱节,大部分村组没有明确配备保洁人员,少数配备保洁人员的镇普遍存在保洁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工资偏低等问题。同时垃圾收集分类等卫生保洁设施偏少,配备不齐、维护不及时,导致日常检查靠突击、图应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垃圾治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考核结果运用不及时,奖补资金待兑现。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襄州区出台了《襄州区建制镇集镇管理综合考评实施方案(试行)》【2017】41号文件,并组织考评组每月对各镇管理及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检查考评,由区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检查奖励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到各镇。但目前只兑现到2017年,奖惩资金兑现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级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镇村特色建设不明显,规划思路待研究。除少数镇是试点镇,突破常规搞特色发展外,其他大部分镇一直沿用旧式模式,传统经济。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新形势下,部分镇没有超前谋划,趁势赶超,没有在镇域定位、发展思路、村组建设、综合管理、统筹推进等方面研究突破。

  突出重点,突破瓶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既是清洁环境工程,也是服务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工作中既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大力度、精准施策,又要结合具体实际,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专项工作相结合,借机发力,借势整顿,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科学化、长效化发展。

  注重实效,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引导。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是一场环境卫生整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革命”,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参与者和获益者。要将生活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切实加大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及广大村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设置宣传标语等方式,积极创造各种平台,拓宽渠道,强化电视媒体曝光、报道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环保意识,熟悉垃圾收集处理及分类存放要点,养成自觉按要求处置生活垃圾的习惯,自觉动手清洁家园,共同参与环境整治,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全机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整治。一是进一步配备完善镇、村、组各级环卫基础设施,村组配齐保洁人员,并加强保洁人员考核,确保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入桶。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多轮次存量垃圾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存量垃圾清理“回头看”活动,集中清理存量垃圾,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全面落实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措施,切实避免回潮反弹,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持续加强检查考核督办力度。继续做好集镇管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工作,加大暗访督查力度,对工作中发现的新举措、新亮点、新进展及时宣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并加大通报力度。四是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环卫设施维护、日常运行管理、垃圾分类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等体制机制,深化环卫市场化改革,做到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保障投入,考核运用,促进健康运行。按照《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建立财政保障、村集体补贴、村民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机制,区、镇、村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和终端处置、村组保洁员待遇等事项。在坚持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建立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农户自筹等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考核办法,明确整治标准,严格落实责任,严格兑现检查考核奖惩,按标准落实考核奖励的资金。同时加强保洁公司和保洁人员管理,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农村垃圾治理中的作用,强化激励发动,促进清洁家园深入民心、取得实效,推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政府主导,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坚持区、镇、村、组整体联动,各司其职,坚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专业化管理。切实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乡村振兴”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推进,互治互利,互相促进。要深入实地调查,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保护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提出镇容镇貌、村容村貌管控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避免单一雷同,突显特色亮点,以点带面,切实推动农村经济和环境面貌高质高效发展。

(作者:  编辑:卢静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