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最新消息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兴“莓”富农】 保康县支行支持产业扶贫见闻
发布时间:2017-11-01 10:09:4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图为襄阳伯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兴峰(中)在介绍蓝莓采摘情况。

  笔者驱车来到位于湖北省保康县过渡镇茶庵村的蓝莓生产基地。一进入茶庵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蓝莓树上,挂满了青翠欲滴的蓝莓果,三五成群的城乡男女,手提小提篮,来往穿梭地采摘蓝莓,形成了一幅兴莓富农的新景象。

  随行的农发行保康县支行负责人卫翔指着一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产业扶贫重点支持项目”的宣传牌介绍说:“这是我行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千企帮千村’产业扶贫模式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已累计投放贷款6400万元,支持新建基地5000多亩,蓝莓已成为保康县产业扶贫的支撑产业。”

  在郁郁葱葱的蓝莓基地,我们见到了基地的创始人――湖北立宇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以超。邓总介绍说:“我是一个地道的保康山区人,以前靠山吃山,靠着山里的磷矿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挖矿是吃子孙饭。从2011年开始决定转型,做现代化生态农业。我们按照产业扶贫要求,采取‘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模式,发展蓝莓产业,并建成了蓝莓果汁、果干、果酒、果酱等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贫困户土地流转到基地后,在每年兑现土地流转款的基础上,每天可以在基地进行浇水、割草等工作,每天收入在200元左右,有效带动了当地200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附近有打工的贫困户吗?”我们问道。

  “有呀!就在对面山上基地里。”寻着邓总所指的方向,我们走进了采摘基地。

  我们在农民工采摘队长罗国绪的引领下进入基地,进入基地就看到一群戴着草帽,挎着竹篮的农民在蓝莓树旁娴熟地采摘蓝莓。

  “她就是在基地打工的贫困户。她家今年仅采摘蓝莓的收入已达到3000多元!”罗队长指着一位老年妇女。

  这位朴实的妇女叫戴正湘,今年已经59岁了,是茶庵村4组的农民,全家四口人。她一边采着蓝莓,我们一边问道:“大妈,您在这儿采果,一天能挣多少钱啊?”

  “采一斤二块八,我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他们一天能采个160多斤,我每天也只能采90多斤,一天下来,也就能挣个二百来块钱,行啊!”老人高兴地回答。

  “那您现在家里一年能挣多少钱啊?”我们又问道。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大儿子出去打工,去年已经在武汉娶上媳妇儿了,小儿子的病也控制住了,今年跟着个亲戚出去打工了,我和我老头俩人在家,老头在镇上供电所给人修水电,我天天在这收采摘蓝莓果,一年下来,还能攒个5000多元,日子过得还顺心!”说着,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站在一旁的罗队长介绍说:她家里以前靠14亩地种点玉米糊口,小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主要是儿子患病,把日子过穷的。自从蓝莓基地建成后,她就把家里的14亩土地全流转出去种蓝莓,仅这一项每年就有将近5000元的收入。加上每年采果、锄草挣的工钱,她一个人一年就能挣2万块钱。

  “在基地干活的贫困户有多少?”我们问道。

  罗队长思考一下回答:“全村279户,有一半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基本上都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家都有1至2个劳力在基地干活,每户打工的平均年收入在7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总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蓝莓基地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在蓝莓基地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深切感到:兴“莓”富民不仅是农发行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了信贷杠杆作用,更重要的是国家实施“万企帮万村”的产业扶贫政策为山区贫困农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作者:襄阳频道  编辑:襄阳频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