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讯 通讯员龚波 全媒体记者牟丽娜 见习记者张晓阳
近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主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总结推广及下一阶段宣传工作启动会上,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全市唯一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的医疗机构。“面对医改新形势,我们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资源整合、技术转型、精准服务、开放合作上探索创新、提升自我,把改善医疗服务向纵深推进,推动医院发展步入新征程。”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付度关说。
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
付度关说:“在全面提升专科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医院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和完善,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走进门诊大厅,根据身体上不适的地方,轻点就诊智能导引机上相应的图标,就知道自己需要挂号的门诊,实在太方便了。”来自襄州区的李女士说。
2017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建立数字化门诊系统,实现自助挂号、自助查询、智能导引。为方便病人就诊,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运用“互联网+医疗新媒体”手段,实现网上挂号、移动支付、报告单推送、诊间结算等多平台创新服务。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机APP“健康之路”和“微脉”的开通,实现了指尖上看病预约、挂号、交费、查询功能全覆盖。同时,该院与微医集团合作,在南漳县和谷城县开通了全省首批扶贫村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台,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新一轮的孕育高峰即将到来。付度关介绍,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专门改造了一栋12层的妇幼楼,集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儿童保健、预防保健于一体,由资深专家组成专业团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的专业护理和系统健康管理服务。
“为体现急诊的‘急’和绿色通道的‘快’,我们将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集中到一楼急诊科。”付度关介绍,此举为急诊、急性心梗和脑中风病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医院采取了医务调度管理,根据就诊病人数量及时调配力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在便民服务措施上,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推出“周三主任坐诊日”“无假日医院”制度,实行“错时门诊”“弹性工作制”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患者满意率连续3年保持在96%以上。
资源整合助力专科发展
付度关认为,要想加快医院的发展,必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打造新的增长极,打造品牌项目,让更多患者得到实惠。
2014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兼并原军工医院,成立了西院区,建设了襄阳市肿瘤医院和医学康复中心。目前,西院区发展势头迅猛。
2017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牵手”美国斯克利普医院、“联姻”上海同济医院,先后组建襄阳首家跨国和跨省医联体。全市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等45家医疗机构踊跃加入医联体,医院“朋友圈”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类专科联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普通外科、骨科等特色学科与武汉协和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大瑞金医院相关学科建立了专科联盟,由心内科、妇产科、神经科等发起的襄阳专科联盟纷纷成立。
在抓重点专科建设的同时,该院坚持“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策略,推进诊疗病种结构的改善和医疗质量的提升。该院以重点专科建设为牵引,进行学科间的要素整合,形成了学科协作诊疗中心。
“外引内培”弥补技术短板
开放合作是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付度关认为,通过院际合作,与顶尖医院能实现高位对接,建立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借助“巨人之手”,弥补本院学科中心建设中的技术短板问题。
2014年9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湖北医药学院深度融合,成立了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独立承担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20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6名。
目前,陈孝平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诺贝尔奖工作站以及省级标准中心实验室,正成为推动医院技术创新的新引擎。
2017年,中心实验室与湖北医药学院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工作开展顺利。研究生科研平台已进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人,开展了动物细胞等生物学实验10余项,率先培养出了软骨细胞,通过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救治一名高位截瘫患者。
为创建有影响的学术品牌,穆拉德、罗夫·辛克纳吉、理查德·罗伯茨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先后受聘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名誉院长、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霍文哲教授、美籍华人科学家陆中定教授、上海同济医院博士生导师梅运清教授等一批高水平临床和科研人才的引进,为该院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搭建了桥梁。
枫叶如月忆照华,聚沙成塔创未来。付度关说,站在崭新的起点上,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以埋头实干的奋斗精神、民生至上的为民情怀,从脚下的每一步开始、从每天的第一步开始,争取早日跻身全省三级医院第一方阵、全国地市级医院百强,让医院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襄阳频道)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