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襄阳要闻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任振鹤在中共襄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30 08:38:11来源:襄阳日报进入电子报

任振鹤同志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代表十二届市委作报告。

  任振鹤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襄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选举产生中共襄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砥志砺为、凝心聚力,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新局面。

  襄阳是个宝,来人都说好。史看襄阳,这里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兵家必争、商贾云集,曾经的沧桑与繁荣留下了无尽的追怀与感慨。实看襄阳,古城涅槃、华彩重现,亮点纷呈、火热蓬勃,历届市委用智慧和担当奏响了激情奋进的时代强音。时看襄阳,潮涌澎湃、气势如虹,东风浩荡、脉动强劲,迎来了宏观环境机遇凸显、内生动能加速释放、综合实力蓄势突破、城市能级全面提升的重要关口。让我们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把“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推向新的更高境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依靠全市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经受住一次又一次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襄阳发展史上又一精彩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迈上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今年预计达到3650亿元,城市经济总量由全国第75位跃升至第56位。7个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中全线进位、均列第一方阵,襄阳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跻身全国20强,东津新区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枣阳市挺进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第100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襄阳云谷、中国有机谷品牌擦亮,襄阳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电子商务示范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流域首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一心四城”空间形态基本形成,区域性综合枢纽地位全面重塑。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100多项全国全省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得到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动能加速集聚。“三个一”行政管理体制、“五证合一”商事制度、“四个零门槛”户改新政等改革举措,被中央主流媒体誉为“襄阳速度”“襄阳范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司法、文化、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试点,成为全国全省创新示范。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成功获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正式验收将封关运营。国际友城达到19个,开放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民主法治不断进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立法、法律监督等工作得到全国人大肯定。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工作在全国交流经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老干、党校、党史、档案、人民武装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绩,“同心工程”深入实施,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更好发挥。基层民主稳步发展,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襄阳荣获国家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三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文化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思想理论武装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 意识形态领域导向管理不断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新闻出版广电文艺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加大,“一城两文化”底色更加鲜明。文化产业转型提质、增加值比重提升。文化外宣活动精彩纷呈,襄阳好故事、好声音得到广泛传播。襄阳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5%以上,每年为群众办成一批实事好事,“两改两迁”扎实推进,新一轮“棚改”全面铺开,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城乡就业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五年在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襄阳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食品安全试点市和城市公立医院综改试点市、健康城市评价试点市。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生态保护“党政同责”得到严格落实,汉江综合整治、“绿满襄阳”“蓝天碧水”“九水润城”工程深入实施,在全省建成首个污泥综合处置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襄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集体林业综改试验示范区称号。从汉水之滨到岘山之麓、从鄂北岗地到荆山腹地,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重要成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清单化品牌化岗位化”党建工作机制等,得到中央和省委充分肯定。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有效落实,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县乡换届圆满完成。“五强创示范”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加大,纪委派出派驻机构改革、推进政治巡察工作等走在全省前列,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五年来,我们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彩虹。五年的奋斗,锻造了一种定力,就是政治坚定不动摇;体现了一种执着,就是专注发展不放松;诠释了一种精神,就是改革攻坚不畏难;彰显了一种情怀,就是改善民生不停步;锤炼了一种作风,就是务实重行不落空;凝聚了一种意志,就是从严治党不懈怠。今天,襄阳这座城市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充满无限的生机活力、展现灿烂的光明前景,襄阳人民迸发出无比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功劳属于人民。襄阳五年来的进步和变化,承载着上级组织的坚强领导,铭刻着历届班子的励精图治,书写着全市人民的创新创造,饱含着党员干部的奋发有为,凝结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谨代表十二届市委,向全市人民,向广大党员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襄部队、武警官兵,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襄阳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实践催生真知,经验启迪未来。五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确保全市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实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些宝贵财富,需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同志们!荣光已成历史,奋斗仍将继续。我们不能忘记发展不够仍是襄阳最大的实际!不能忘记还有21.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没有摆脱贫困!不能忘记还有近20万城乡困难居民尚处于低保状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质效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改革攻坚和法治建设还需下更大功夫;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脱贫攻坚艰巨繁重,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党的建设有待继续加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尚需不懈努力,“为官慢为”“为官不为”依然存在,等等。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不辜负中央和省委的重托,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准确把握襄阳新的历史方位,自觉担当起省委赋予的重大使命

  十三届市委任期至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今后五年,是襄阳决胜率先全面小康、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是重构经济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奋力走在前列的关键时期。

  宏大的事业正面临利好局势。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观大势,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全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湖北推进“一主两副多极”战略、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如火如荼。察优势,襄阳开启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惠我难得天时;省委省政府的倾力、尽力、竭力、全力支持,予我绝佳地利;全市上下戮力同心、久久为功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我巨大人和。看来势,叠加的机遇纷至沓来。促进中部崛起规划获批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湖北襄阳自贸区、融入“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等建设满弓在弦。如此利好局势,给襄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力、日益上升的空间拓展力、得天独厚的环境承载力、厚积薄发的文化包容力、喷涌磅礴的社会托举力。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就是挑战。唯有因机以发、闻“机”起舞,方能撑力起跳、演绎精彩。

  宏大的事业要笃行战略定位。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省委为襄阳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省委书记蒋超良调研襄阳时要求“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这是省委顺应新形势、回应新期待、策应新目标,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现实维度为襄阳发展赋予的新使命,从战略、战术、战位上科学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什么样的襄阳”“如何建设襄阳”的新航向。“提升首位度”,就是要主动肩负率先发展、带动全局的历史重任,坚定站首位的自信,锻造当旗手的能力,全面提升各项指标在汉江流域的占比,实现数量差向层级差跃升、比较优势向绝对优势转变、单项领先向全面领先跨越,巩固提升“两个中心”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增长极”,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培育新动能、谋求新发展,把襄阳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实现绿色崛起。“争当排头兵”,就是要提升精神区位,强化进位意识、争先意识、标杆意识,推动襄阳各项工作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我们务必深刻理解省委主要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贯穿其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准坐标、精准发力,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强烈的使命担当谱写“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新篇章。

  宏大的事业需把握总体要求。今后五年襄阳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文化支撑、内涵提升,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新局面,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宏大的事业应追求美好愿景。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要推动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和汉江流域前列。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国内一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实现“三高一好”,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城市50强,实现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同步跃升。二要推动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和汉江流域前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型城市。三要推动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和汉江流域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全省和汉江流域提供示范样本。四要推动文化发展走在全省和汉江流域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襄阳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充分释放,早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五要推动民生改善走在全省和汉江流域前列。扶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六要推动党的建设走在全省和汉江流域前列。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领导干部中坚骨干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同志们!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新局面,必须依靠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支持高新区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示范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支持东津新区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支持鱼梁洲开发区打造城市生态“绿心”、建设汉水文化展示区,支持襄城区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旅游“香城”,支持樊城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支持襄州区建设“一区三中心”,支持枣阳市建设汉十走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市和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支持宜城市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典范城市,支持南漳县建设国家有机农业和绿色发展示范县,支持保康县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和文化小康示范县,支持谷城县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支持老河口市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明珠。

  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襄阳一定会傲立在汉水楚地!

  三、人民至上、发展为先,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四个襄阳”升级版,创造人民幸福新生活。

  (一)更加注重在转型升级中厚植竞争优势。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方向,提高产业发展的质效度和竞争力。

  加速推进支柱产业智能化。实施“中国制造2025”襄阳行动方案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服务化延伸、品牌化发展,全面壮大“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全力支持东风襄阳基地做大做强,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2021年产值突破4000亿元。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力争2021年达到4000亿元规模。实施“四千计划”,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化生产线、网络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以重大专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依托,不断扩大有效投入,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万亿工业强市建设步伐,培育更多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市。

  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重在建设“一都五基地”。放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政策效应,培育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城市公交和中短途客运全域普及、充电设施全域覆盖,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积极培育以工业机器人为重点的智能制造装备,以及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农机装备、电力装备等六大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襄阳云谷”、襄阳北斗产业园等,重点培育云计算、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三大产业集群,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产业化,积极培育储能产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生物制剂和生物检测为重点,打造汉江流域重要的大健康产业基地。积极承接重大军工及民品产业化项目,建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优质化。重在“一谷三中心三板块”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一谷”,就是依托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云计算中心,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加快建设襄阳云谷。“三中心”,就是依托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建成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检验检测中心;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在襄阳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汉江流域金融服务中心;配套樊西新区八大市场综合服务设施,完成中心城区市场外迁任务,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三板块”,就是以高新区和襄州区为基础,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检验检测、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打造辐射汉江流域的生产性服务业板块;发挥高新区“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建设襄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区、樊城电商创业谷、襄州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区,打造电子商务发展板块;按照城乡建设景区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方向,打造文化旅游发展板块,深度融入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丰富旅游业态,实施“江游战略”,培育“一江两岸、金线串珠”精品线路,打造鱼梁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隆中5A级景区,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建成中部地区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

  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升产能、提升品质、提升效益为重点,坚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一起抓,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起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以“中国有机谷”为引领,创建“一区两园”,打造覆盖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等区域的有机产业基地,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发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效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

  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需要足够定力和韧劲。我们一定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中求进的根本之策,全力推动产业向集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中高端迈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二)更加注重在绿色发展中筑牢生态屏障。绿色是襄阳的底色和优势,生态是襄阳的责任和潜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全省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执行“土十条”“水十条”“气十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不欠新账,实现汉江两岸青山常绿、清水长流。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汉江等江河库区水环境的全域保护,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规范化,促进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早日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控煤、治气、管车、防尘、禁烧、禁鞭,加强多领域协同并治,逐年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整治农村面源污染,修复污染场地土壤,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互动。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科学布局的生态安全网络,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绿满襄阳”提升行动、“九水润城”综合改造工程,统筹街区、通道、水系、山地、村庄绿化,推进“一核三带九廊”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森林生态网络,力争到2021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95%以上。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严格环境准入,引导产业集中布局、集聚集约发展。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推行企业循环化生产、产业循环化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努力形成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我们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更加注重在城乡统筹中拓展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分化态势趋向明显。要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一心四城”空间形态。完善东津新区城市设计和基础设施,启用“两馆两中心”,提升高铁小镇、华为云计算产业基地、华科工研院等重大项目的聚合能力。推动庞公新区和樊西新区建设,加快高新区与襄州区产城融合发展。把主城区周边乡镇纳入市区统一规划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抓好宜城、老河口整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促进襄宜南一体化,强化枣阳、河谷组群两个市域副中心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保康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地位,完善“一体两翼、多点支撑”格局。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各县(市)旧城改造,提高新区建设水平。按照3A级景区标准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推进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多规融合”。

  强化城市功能开发。全面构建城市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能源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百年市政工程,加速畅通城市建设,确保中心城区外环快速通道建成运行,推进一批骨干道路和微循环路网建设,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完善城区骨干路网格局。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全面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动城市集中供暖、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等工程建设,配套停车场、城市绿道、公园游园等公共设施。全面提升“一枢纽五中心一高地”建设水平,加快推进襄阳高客站建设,全力支持蒙(西)华(中)、郑(州)万(州)、武襄十、襄荆宜四大铁路建设,放大“七省通衢”枢纽优势。加速推进襄阳机场改扩建和通用机场建设,打造区域性航空中心,适时开通国际航班。加快雅口、新集航电枢纽和襄阳新港建设,打造绿色“黄金水道”和汉江航运中心,提高汉江流域通江达海能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认真贯彻襄十随城市群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推动鄂豫陕三地议事合作机制,引领汉江流域城市群交通大联网、产业大对接、市场大统一、资源大共享、生态大保护、改革大协同。积极推动县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培育一批现代中小城市。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生态名县和旅游文化名县,促进各区域板块拓展优势、培植强势、特色发展、竞相发展。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们一定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下好全市“一盘棋”,努力为襄阳600万父老乡亲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四)更加注重在文化引领中彰显城市魅力。文化是根,文化是魂。要依托襄阳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打响襄阳文化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编制《襄阳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导则》,大力推进襄阳古城墙和万里茶道节点申遗工作,推进仁义巷、陈老巷、东津古镇、襄樊码头等恢复性修建、保护性修缮和展示性利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管利用,加大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研究和普及,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元素的注入,使整个城市充满文化韵味、绽放文化光彩。

  繁荣文化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具有襄阳特色的优秀作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实施形象提升工程,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讲好襄阳故事,唱响襄阳声音。实施媒体融合工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实施意识形态引领工程,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等融合发展,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加强襄阳文化产业园、襄阳智慧文化创意园、樊城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建设,造就一批文化名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产业,推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奋发的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文化增添瑰丽色彩!

  (五)更加注重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是百姓幸福之基、社会祥和之本。要坚持人民中心论,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深化“五帮”扶贫机制,因户因人施策,提高脱贫成效。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县乡村主体责任,严格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打好攻坚“组合拳”,用好考核“指挥棒”,兑现脱贫“军令状”,确保率先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深入推进援藏援疆和结对帮扶工作。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就业创业并举,以创业带就业,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相结合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覆盖范围,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人人基本生活均有保障。

  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会养老、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让百姓有所居更宜居。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立德树人理念,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学前教育水平,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巩固襄阳四中、襄阳五中“中国名校”地位。以突破性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襄阳教育园区建设,推进湖北文理学院迁建升级,启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以“三医”联动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打造健康襄阳。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四、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加速释放引领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是破解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襄阳复兴崛起的关键一招。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把襄阳推向创新创业、改革开放的前沿。

  (一)强化创新驱动新引擎。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四新”经济,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充分利用襄阳军工企事业单位重要聚集地优势,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在航空航天、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注重培育“百年老店”。依托襄阳科技城、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国家“海智计划”基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构建多元众创空间,完善梯级孵化体系,争创国家级创业示范基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吸引创投基金、风投基金等各类科技金融要素集聚,用资本力量助推科技创新。深入推进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完善人才服务平台和机制,打造创新创业活力最旺的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高的城市、国内外创新团队和人才最值得投资的城市。弘扬创新文化,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二)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按照“四个有利于”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零审批”制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让有创业愿望的人都能顺利拿到“入场券”。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既注重打造“高大上”大块头,又潜心培育“精清新”小微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细化落实“三权分置”办法。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汉江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争取设立汉江银行,健全多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运用“城市合伙人”理念,多领域推行PPP运作模式,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深化镇园一体化改革,探索设立镇级市。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

  (三)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完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加快建成湖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深入推进湖北襄阳自贸区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准的内陆国际贸易中转中心。全面提升“三港一中心”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国家保税区。实施“双向拓展”战略,建成中新欧货物节点城市。健全“互联网+综合口岸”服务机制,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融入全国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大格局。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管理办法、运行机制和文化元素,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服务系统和营商环境。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一批友好城市,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

  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处在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襄阳人杰地灵、富有创新传统,一定能在崇尚创新、锐意改革、深度开放中勇立时代潮头!

  五、崇尚法治、发扬民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主法治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扩大民主政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引导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更好参政议政。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二)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落实党政主要责任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新一轮法治襄阳建设行动计划,打造依法行政示范区、公正司法满意区、社会治理创新区、全民守法和谐区。加强生态、文化、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认真实施《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健全规范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监督,扩大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加强普法教育,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增强市民法治信仰。弘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风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奋力夺取全国综治“长安杯”。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牢牢守住消防、交通、公共卫生、食品药品、自然灾害、旅游设施、军事设施保护等领域的每一道防线,建成国家安全发展和食品安全示范市。坚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改进地方党委领导。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制度廉洁性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做好老干、党校、党史、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民主凝聚人心力量,法治护航改革发展。我们一定要高扬人民民主光辉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升腾建设现代化襄阳的强大气场!

  六、从严治党、务实重行,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关乎全局。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一)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锤炼道德品行,践行“三严三实”,巩固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创新干部教育方式。保持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请示报告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建立起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广大党员干部树标杆、作表率。

  (三)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坚决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好干部“五条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勇于担当的人吃亏,使安心做事、不事张扬、勤政廉政、不跑不要的干部得到肯定和重用,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使干部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改进干部监督管理,让干部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抓班带队的关键作用,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等培养选拔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社会各领域优秀人才畅通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途径。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敢干事者有底气。

  (四)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深化“五强创示范”活动,加强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健全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系统化培训农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建立完善各类基础台账,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健全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制度,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真诚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五)打造精准落实的责任链条。干部的全部价值在于干事。现代版的“襄阳好风日”等不来、靠不来、坐不来,惟有只争朝夕,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落实机制,健全定责、履责、评责、考责、问责联动性责任链条。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紧盯作风问题的新动向、新变异,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厉惩治“为官慢为”“为官不为”。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快节奏、提升效能、争创佳绩。

  (六)保持有腐必惩的高压态势。压实“两个责任”,细化责任清单,加强痕迹管理,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促进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住底线、看中标线、不越红线、筑牢防线。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健全完善纪委派出派驻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不抓党建是严重失职。我们一定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巩固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艰辛成伟业,拼搏铸辉煌,梦想能到达的地方,脚步也总会能到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与全市人民一道,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新局面,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湖北大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  编辑:卢静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