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孝峰、张小昕)建立人才分类机制,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改革人才评价制度……6月6日,笔者从襄阳市委组织部获悉,襄阳市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评价、引进、培养、流动、使用和激励机制,聚天下英才为襄阳所用。
《意见》共18条,主要包括改革总体思路,建立人才分类机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评价、引进、培养、流动、使用、激励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服务等四方面内容。在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基础上,襄阳结合实际提出了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试点事业单位编制备案制管理,实施特聘专家、青年科技英才开发、“我选湖北智汇襄阳”等计划,开展“隆中名匠”“隆中工匠”评选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将着力破除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分类更明确 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为提高人才引进针对性,今后,襄阳市将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指导全市人才引进培养。
同时,完善人才分类机制,将人才分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专才等类别。其中,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大社会影响力、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拔尖人才(D类)、高级人才(E类)。对不同层次人才,对应采取差异化支持措施。比如,对做出较大贡献的B类、C类人才,财政分别给每人发放20万元、10万年薪资助,A类人才通过“一事一议”发放年薪资助;对经批准新引进到襄阳、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合同(协议)的经济技术类外国专家(B类以上),一次性发放3万元生活补助。对发挥作用不明显的人才,经核实认定后,降低或取消相关待遇。
评价更科学 根据能力实绩论“英雄”
对于人才评价制度进行改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逐步下放市属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
探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接认定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富有特色的人才评价办法。
引进更灵活 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
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引进C类及以上人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2017年先在市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再逐步延伸到市属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鼓励市场主体引才、柔性引才。完善特聘专家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并给予年薪资助。开阔引才视野,在发达国家和国内高层次人才密集城市建立人才工作站,加大引进外国专家力度。高标准建设一批梦想小镇、创业园区街区和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汇聚更多双创人才。
培养更务实 让能工巧匠脱颖而出
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工业企业引进“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获奖者,以及省部级技能大师、省部级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全职工作的,财政发放住房补贴;支持市场主体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给予经费资助;定期举办全市技能大賽,促进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每两年通报表扬10名“隆中名匠”、50名“隆中工匠”。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襄开设分校分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允许在襄院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实施青年科技英才开发计划,实行重点跟踪培养。支持园区、企业与省内院校开展学科专业共建,以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紧缺人才。支持企事业单位与高校院所开展协同育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流动更顺畅 打通企事业科研人才双向流动通道
市属高校(含襄阳技师学院)、科研院所按3%-10%比例设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才兼职。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位科技人员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保留编制、身份、人事关系、档案工资正常晋升,5年内可回原单位。
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考核聘用、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保障更有力 努力为每名来襄大学生提供过渡住房
实施“我选湖北?智汇襄阳”计划。市区五年内建设5000套青年人才公寓,并逐步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对大学生的分配比例,努力为每名来襄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在襄无自有住房)提供过渡住房。
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在住房、出入境、家属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引进的C类以上高层次人才,按照“身份对等,妥善安置”的原则协助安排其家属工作。引进的D类以上高层次人才,纳入市级医疗保健范围,在指定医疗机构享受就医绿色通道,保障子女在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接受优质教育。
激励更多元 让优秀人才有荣誉有地位有待遇
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完善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适当提高奖励标准。全市优秀人才奖励名额增加到25名,襄阳杰出人才、襄阳优秀人才分别奖励20万元、3万元。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人员一次性发放津贴1万元。各类人才来襄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湖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或者入选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工程)的,按1:1配套奖励或资助。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实施办法。放宽科技项目经费使用范围,提高间接费用和劳务费用支出占比、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才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作者: 编辑:襄阳频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