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17日,响应中国记协倡议,省记协在汉召集部分理事座谈。来自武汉、襄阳、宜昌等市党报的理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畅谈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9位理事的发言摘要。
“建设”是一种媒体责任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柯青
媒体所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源复杂、信息冗杂、议言纷飞的时代。新闻不是满足好奇发布信息,而是紧贴时代脉搏,促进社会朝着富足文明、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新闻工作者也是时代的建设者。
新闻报道不止是一个记录的动作,一种信息的推送,它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为责任,它就要不断克制猎奇、跟风等浅层冲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怀着追寻真相的不倦热情,以客观、真实的准确报道,对国家、社会、公众负责。
重申责任意识,长江日报已推出“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栏目。通过专家访谈、报道梳理等形式,进一步探讨和明确新闻工作者的方向定位,做传递正能量的建设参与者。
报道者要具备建设者品质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 范长敏
作为党报报道者,如何当好建设者?我以为要具备三种品质。
要有建设者的视野。社会纷繁复杂,如果我们目光狭隘、短浅,只看支流、负面和阴暗,而看不到社会的主流、正面和阳光,就不可能以建设者的姿态当好“党的喉舌”,也很难全心全意地服务民众。
要有建设者的本领。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媒体神速崛起。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如果不钻研和掌握多媒体并存格局下现代的传播理念、规律、方式和路径,很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要有建设者的作风。从梦想到建成,不计其数的建设者为兴建三峡大坝,克难奋进。他们是“中国梦”的实践者,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身为党报采编者,要在学习建设者的实践中当好报道者,自觉唱响主旋律,自觉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摇旗呐喊,添砖加瓦。
不断提升心灵高度
黄石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 何滔
近年来,我们黄石日报传媒集团结合“走、转、改”,对新闻从业人员开展职业、专业、敬业的“三业”教育,以此来提升新闻人的心灵高度。
新闻不是无情物,感动记者自己才能感动读者,用情用爱写成的新闻,方能打动人心。一位下岗职工长期向社会捐款,每次额度100元,但他要依靠1000瓶开水才能换回100元利润。由此,引发了黄石最美好人的寻找、采访、评选和颁奖活动,有了组工干部肖明、“开水哥”张继友等“最美黄石人”。
“我是建设者”是职业自信、责任自信和传播能力自信,自信的背后是新闻人的职业、专业和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时代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的角色定位,源自于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建设者的责任义务,源自于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爱的心灵高度。
还原建设者本色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武汉晚报总编辑 范洪涛
“我是建设者”大讨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新闻工作者放下身段,还原建设者本色。因为,在媒体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传媒从业人员如何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作为、贡献和地位。
因此,武汉晚报通过在思想上找准角色定位、在行动上深化讨论成果的方式,力求把活动推向深入,取得实效。比如,我们把大讨论纳入到业务培训计划之中,利用“周三课堂”这一培训平台,采取先进引路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一些在走转改专题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重点解决新闻工作者作为普通建设者与社情民意代言人的关系,引导全体采编人员放下身段,树立建设者的主体意识,正确理解“无冕之王”的真正含义,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让身边典型感动身边人
恩施日报社总编辑 曾彬文
新闻的源头活水在基层,新闻工作者只有更多地将笔和镜头对准基层,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状态,才能发挥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们在建始县三里乡蹲点调研时,听说大沙河村有一位名叫万其珍的老人,一家三代在大沙河畔为村民义务摆渡上百年。我们深入挖掘,先后采写了《大沙河畔的义渡传奇》等十多篇报道。“重义守信、尽责奉献”的义渡精神,让万其珍被评为“感动湖北2010年度人物”。
新闻工作者只有进一步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先进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定位,才能真正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采写出讴歌时代进步、反映群众心声的好新闻。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