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8日电 据日本媒体28日报道,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英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刊文,称在中国台湾近海海底发现的人类颚骨化石属于生活在19万至1万年前的新种类猿人。研究小组认为该类猿人是与北京猿人、爪哇猿人、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人并列的“亚洲第4类猿人”。
据悉,这几类猿人均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但却可以证明古代人类在亚洲各地发生了多样的进化。由于化石是在或曾为陆地的澎湖列岛附近海域由渔网打捞所得,新种类猿人被命名为“澎湖人”。
此次发现化石的是下颚骨的右半,上面带有巨大的臼齿,其特征为颚骨宽大,骨骼与牙齿都十分坚固。颚骨主人的性别、年龄及身量无从判断。
据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颚骨及牙齿逐渐变小。即使与更为古老的北京猿人、爪哇猿人相比,澎湖人的颚骨及牙齿也十分坚固,因此研究小组认为澎湖人是与以往猿人无关的新种类猿人。
研究小组没能直接测出化石的年代,但与附近采集到的动物化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冰河时期当地一带或为陆地的19万年至13万年前或7万年至1万年前的可能性较大。
学术界认为,当时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出现进化程度高于猿人的穴居人。国立科学博物馆的人类史研究组组长海部阳介表示:“在穴居人存在的同时,大陆边缘可能仍有残存的猿人。”
该化石为中国台湾化石爱好者的收藏品,看到化石照片的京都大学研究者2009年发现该化石为人类化石,并开始了详细研究。研究小组表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进一步锁定化石的年代,并继续寻找其他化石。
(作者: 编辑:高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