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28日新媒体专电 题:京沪细则悄然落地,网约车进入精细时代?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叶健
北京、上海是网约车改革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城市,网约车细则正在这些地方悄然落地。
近日,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表示,将逐步停止对北京地区内非京牌车辆派单,三环内已经停派,北京其他地区逐步推进,未来北京六环内均不向外牌车派单了。虽然该措施只针对平台的专车和快车业务,顺风车等业务不受影响,但是考虑到顺风车每天只能2单的封顶设置,即使放过顺风车对北京出行市场影响也不大。
和对网约车新政设有过渡期的北京相比,没有过渡期的上海早已落地新政。记者从滴滴出行了解到,今年1月起,滴滴出行就已经停止向外牌车派送上海地区订单。
此前有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在北京每天呼叫量有百万单的规模,与之相对的是系统内拥有超过100万的注册司机和20万的活跃司机。网约车新政的落地,是否会客观上加剧打车难?
参考网约车细则已经落地的上海,一些趋势已经开始显露。
记者在上海采访发现,新政实施后,滴滴出行平台的快车供应量明显下降。记者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在上海市徐家汇附近叫车,滴滴出行显示附近几乎没有“快车”。
习惯叫车接送小孩上学的上海市民张先生也告诉记者,随着新政落地,现在感觉叫网约车比以前难了,有时候即使加价也很难叫到车。
综合分析看,随着网约车供给量的减少、网约车补贴的逐渐取消,网约车的打车难度确实比以前有所增加。
也有市民向记者表示,实际体验中,近日上海出租车的扬招成功率比以往有所上升。记者在上海徐汇区、松江区等地采访体验发现,非高峰时间,即使不用叫车软件,记者也可以在5分钟内扬招到出租车。路过的出租车中,显示“电调”的车辆并不多。
网约车叫车难的上升是否意味着出行难加剧?首汽约车CEO魏东认为,北京目前已有7万辆出租车和7万辆租赁车,出行难主要体现在早晚高峰期。但放眼全球大城市,没有哪座大城市是靠小汽车来解决城市出行难的问题。所以,从运送出行人次的角度来看,网约车本就不可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运营方式。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后,正是共享单车爆发式增长的窗口期,北京、上海更是共享单车风靡的城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京沪两座城市的各类共享单车投放量累计约在百万辆。这也从商业投资和用户需求两方面证明,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还有更多的解决渠道。
有专家分析认为,作为网约车改革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两座城市,京沪两地的新政落地意味着网约车改革总体思路已非常明确,接下来则进入行业整合期。网约车行业的比拼,也将从拼资本、拼“声音”,朝着拼运营、拼管理转型。
对此,魏东认为,目前首汽约车在北京的网约车数量超过5000辆,但是订单增长量非常明显,首汽约车也在想办法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排班,通过运营来最大化利用存量效率。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说,滴滴并不把政府的监管作为一种负担,实际上这也在促使企业提升自己。我们现在有规模化地消费数据,如果做智慧交通,不仅减少道路资源的浪费,还可以让消费者提前规划出行,达到解决出行的目的,让数据取之于民,再服务于城市。
(作者: 编辑: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