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沿
长江经济带调研考察时再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加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指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
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资源优势和要素禀赋。长江经济带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战略更是成为支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实施深度开放开发战略的三大战略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突出表现为这几个矛盾:
一是工业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这次总书记考察调研聚焦“化工围江”问题就是一个集中反映。目前长江沿岸分布着40余万家化工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自2007年以来,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突破300亿吨,相当于每年有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如果不坚决果断采取措施破解长江经济带日益严峻的“重化工围江”难题,势必影响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对不起子孙后代。因此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二是市场化进程与产业同质的矛盾。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尽管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但以省级为单位的行政区划形成了市场格局,多年来各省市突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攀比性,地方保护主义突出,导致产业竞争过度,市场相互割据,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产业协同性和经济互补性表现的不明显,同一水道,各管一段,经济负外部性特征明显。
三是城市化扩围与资源耗散的矛盾。近年来城市化发展促进地域城市群兴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但由于社会公共服务目前还存在较大短板,造成沿江中心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城市承载力下降、发展负荷过重,而其他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形成发展“漏斗”和资源耗散,造成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严重不平衡,既不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也不利于发挥产业梯度转移的扩散机制。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历史责任。从2016年至今,总书记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特别是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思想,是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考量和深谋远虑,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尊重,也是保护好中国民族的母亲河的历史担当。
在发展战略上,必须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下大决心解决好长江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矛盾。在发展思路上,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变各自为政的孤立式发展为区域协同的联动式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效率最大化和发展一体化,使区域经济更具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在发展布局上,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各有侧重,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责任编辑 蒋新宇)
(作者:杨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