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梁必文
寒青(王汉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省作协委员。其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正泰杯”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等。曾获“武汉市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
认识寒青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他在《少年文学报》当编辑,尚且默默无闻。后来考入武汉大学记者班,毕业分配到新华社湖北分社工作,终于踏上了他人生更广阔的舞台,曾经一度出任过《湖北经济报》副主编。从编辑、记者、主编,到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寒青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奋斗与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都与他的记者生涯密不可分。
常言道,记者乃“无冕之王”。长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记者生活,不仅锻炼了寒青独立观察和敏锐思考社会人生的能力,也成全了他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执著的个性。这个性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正面是敢作敢为敢担当;负面则是不拘细节。而寒青终归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不但工作充满激情,生活充满激情,平日里讲话也充满激情,无论是在会场上还是朋友私底下,只要他开口,声音总不可避免要高八度,讲到激情澎湃时常常情不自禁站立起来手舞足蹈。每每这时,大家都不得不被他夸张了的情绪所感染。有了解者说他豪气,不了解的说他“霸气”。但不管你怎么说,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触及人格尊严底线,他一般都不和你生气,这也正是他坦诚、率性、真实可爱的一面。
其实,在寒青身上还有一股凛然正气,一种仿佛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伴随着他。那就是,同情弱者,敢于打抱不平;歌颂崇高,不怕闲言碎语。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他总是饱含激情发自内心地用他手中的笔去描绘去歌赞。这一切,也许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吃过苦,后又当兵入伍在部队那座革命熔炉得到锻炼。1976年,当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寒青正在附近某部队当通讯员,他是第一批步行赶到现场救灾的军人,那悲惨的情景使他终生难忘。所以,当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作协请缨自愿奔赴汶川灾区采访的湖北作家。在余震不断、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他没有畏缩,一边吃着治疗糖尿病和降血压的药片,一边和作家们一道,不分昼夜深入灾区一线采访。
近十年来,寒青一直以极大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关注社会底层,关注那些普通而又平凡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特别是对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先进典型一往情深的歌赞,写出了一系列感人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如:描写殉职在“消灭山区茅草屋”工作岗位上的全国基层干部典型周国知的《大巴山的呼唤》,反映全国“师德楷模”郑琦先进事迹的《火炬,在山乡燃烧》,还有《情撼中原》、《情托彩虹》、《爱,擎起一片天》、《真情宣言》、《守望大山》、《山歌响起》,特别是描写为了一声承诺,兄终弟及、接力为农民工送薪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事迹的报告文学《起航,信义之船》,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上述多部作品有的改编成广播剧,有的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播放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更难能可贵的是,寒青并不是体制内作家,多年来都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了,全靠自己养活自己。反映先进典型、创作主旋律的作品,没有谁强迫他去写,那完全是出于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良知和自觉,自掏腰包,自费采访写作,而他都一以贯之无怨无悔,这也是我为什么对寒青另眼相看敬佩有加的原因之所在。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