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姐民间歌舞队队员们唱起花鼓调,跳起喜花鼓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陈鸿 发自建始
“(男)黄呀四姐儿呀!(女)你喊啥子儿呀?(男)我给你送一条丝帕子儿呀。(女)要你一根丝帕子儿干啥子儿呀……
在恩施建始县三里乡老村村,处处都能听到这首建始民歌《黄四姐》俏皮而欢乐的曲调。而作为传唱150多年的著名民歌《黄四姐》的故乡,老村村至今还流传着真实发生在当地的“黄四姐”和“货郎哥”的爱情故事,8月29日,记者来到这里,听黄家传人唱《黄四姐》民歌,看男女对跳喜花鼓舞蹈,讲古老爱情故事,感受其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寻访
深山老村,个个会唱《黄四姐》
初秋时分,车行至建始三里乡,但见道路两旁,一片片苞谷笑弯了腰。转过山,绕过坡,至山腰开阔处,一间老屋赫然呈现眼前,这里,就是民歌《黄四姐》的发源地——恩施建始县三里乡老村村黄家老屋场了。
“民歌《黄四姐》在我们这已经流传150多年了,上到八九十岁的老婆婆,下到3岁的娃娃,都会唱这首歌。歌里描述的,就是我的老祖宗的爱情故事。”黄家第七代传人之一、61岁的黄宗杰一脸淳朴的笑道。
说着,黄宗杰与当地“黄四姐民间歌舞队”的四位成员何春兰、谢兴玉、陈慈凤、朱大桂一起,为记者表演起这首《黄四姐》。嘹亮的嗓音,原生态十足的演唱,唱到兴起,他们还跳起了喜花鼓,那场面真是连看的人都激情澎湃,快乐无比。
据当地黄四姐民间歌舞队队长罗伦秀介绍,《黄四姐》早期叫《货郎歌》,后人以“联姻”和“借用”的手法将建始“喜花鼓”与利川“灯调”音乐相融合,逐渐演变成了一首经典的民间爱情歌曲。“喜花鼓,用土家人的话说叫‘打花鼓子’,谁家有喜事或逢年过节都爱跳喜花鼓,那真是热闹得很。”
《黄四姐》歌词歌曲质朴,演唱形式简单,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只要通过简单的化妆,演唱双方就各拿蒲扇或扫把作道具,在堂屋中间以明快欢乐的节奏唱跳即可。
溯源
幺妹情哥,老屋无言传深情
民歌《黄四姐》广为流传,但《黄四姐》背后的动人故事,却鲜有人知。
“这间老屋,距今已经两三百年了,长辈们都说,这就是黄四姐的故居。”黄宗杰说,《黄四姐》源自黄四姐和货郎哥的动人爱情故事。他说,清代早期,黄氏一族迁移来到当地。一天,一位俊俏的杭州籍货郎哥来到这里,黄氏众姐妹围住他买针头线脑绣荷包,货郎哥便隔三差五来寨子,渐渐与黄氏姐妹相熟,其中一个姑娘叫黄幺姑,在家中排行第四,人长得漂亮水灵,货郎哥特别喜欢,还经常送东西给她,一来二去,黄幺姑也对货郎哥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两人相爱结婚。后来,人们便把货郎哥送给黄幺姑定情物这一段,编成喜花鼓《货郎哥》传唱,这首歌,后来又被改编成《黄四姐》。
36岁的黄家第十代传人黄显柱,为记者展示了当年黄四姐绣花用的簸箕、梳妆台,并带记者走进山坡上的黄家老屋,经历两三百年的风雨,老屋早已不能住人了,如今成了黄家人的仓库。老屋无言承岁月,这里,早已成为老村村的标志和爱情福地。
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数次改编
新中国成立后,《黄四姐》曾被几次改编创作,上世纪50年代,一批老文艺工作者,沿用《黄四姐》的歌词曲调,谱成经典民歌《黄四姐》。老艺人严钦秀、张前香、崔珍珍、孙德宣就是当时将《黄四姐》唱遍恩施山城、在洪山礼堂唱响荆楚大地的人。
“我父亲也曾是货郎,走乡串户时和我妈认识并相爱结婚的,我从小就爱唱歌,最早学会的,就是这首《黄四姐》。”70岁的建始县文工团退休老艺人崔珍珍在受访时说,她曾经历过的《黄四姐》的表演形式,就由单一的男女对唱对跳,改编成有序曲、舞曲、领唱、对唱曲和结束曲的情歌表演唱,演员从起初的三五人扩到现在十多人。
近年来,其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央视青歌赛民族唱法银奖获得者陈春茸在颁奖晚会上演唱《黄四姐》,再次引起了世人对它的瞩目。2011年春节,《黄四姐》被编进“梅花湖北”板块节目中,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再次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捧。
(作者: 编辑: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陈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