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消息(通讯员 曾明佳、田爽)“杨某是副科级干部,家中有3层洋楼、有车,却隐瞒身份将其儿子分户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违规享受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廖某是高中老师,儿子本来与其共同在县城居住,却在农村老家开具假贫困证明,违规享受国家助学金4750元……”
日前,保康县在“大数据”监督检查中,通过对比对反馈的问题线索进行全覆盖核查,一批企图瞒天过海、掩耳盗铃违规套取扶贫政策资金“隐身衣”问题逐一现出原形。
该县紧盯基层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以父母、子女、亲属名义违规套取扶贫政策资金等问题,全面收集2016年以来全县农村低保、易地搬迁、教育扶贫等相关数据信息347.52万条,通过运用“大数据”监督检查软件分析比对,组织276个核查专班1500余人开展地毯式核查,共挖出领导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干部及家属“三类人员”违规享受扶贫政策问题线索789条。截至8月1日,已对3条查实问题线索进行了立案调查,18名党员干部主动整改问题21个、退缴违规享受的扶贫资金4.5万元。
“对违规享受扶贫政策的党员干部,隐藏的再深、伪装的再好也要挖出来,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惠及贫困群众!”保康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三元说。
(作者: 编辑:襄阳频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