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记者 梅秀)每逢清晨,在襄阳市区一些路段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商贩们沿街摆摊,只给出行市民留一条“羊肠小道”,如遇车辆会车,更会加剧拥堵,使得城市“毛细血管”在交通早高峰期间“梗阻”。这种“梗阻”并非个案,它会时常出现,成了“不文明惯性”结出的恶果。究其原因,与“运动式”执法有很大的关联。
当下,城市管理大多采用“运动式”执法。执法人员通过集中整治,市容市貌很快有明显改观。可你前脚走,他后脚来。雷声过后,占道行为就会“卷土重来”。很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运动式”执法很难从根本上使城市面貌得到改观。
本该和谐的清晨,因这种“不文明惯性”变得嘈杂无序。遏制“不文明惯性”,长效的常态化管理比“运动式”执法更为有效。管理者应把功夫用在平时,在宣传教育、完善规划、强化管理等多方面发力,才能最终走出“运动式”治理的怪圈。
(作者: 编辑:李璠)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