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襄阳要闻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给力“供给侧” 质效比翼飞 襄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
发布时间:2016-04-18 08:21:23来源:襄阳日报进入电子报

  记者 熊丹青

  在中国移动(襄阳)数据中心,6个IT机房里能布置968台标准服务器机柜,提供至少10000台高端服务器与80000T存储量的云计算服务。截至目前,中国移动(襄阳)数据中心已有93个机柜投入使用。同时,教育部大型教育信息化平台国家教育云项目已确定入驻,阿里巴巴、搜狐视频、乐视网、爱奇艺、QQ音乐等互联网巨头也将相继落户。

  企业仅通过云计算中心就可以获得各种运算资源和储存资源。这种从传统业务到虚拟数据的转移,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设备、人员的开销,节约生产成本,更大大提高了业务管理和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在大数据急剧增长的时代里,数据中心改变了传统企业“自产”的供给侧,为企业提供规模化、高密度、低能耗的硬件基础设施。

  在襄阳,供给侧的变革,渗透于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全国经济下行的环境下,2015年,襄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82.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划出了一条逆市上扬的漂亮曲线,实现了质量与效益的双双提升。“通过优质项目拉动,技术改造带动,集群发展推动,创新创业驱动,襄阳发力有效供给,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市长秦军这样总结。

  项目支撑,盯准有效供给

  2016年3月底,东风日产高端运动车型西玛在风神襄阳汽车公司悄然下线,引得轿跑界一片沸腾。预计本月底这款外形靓丽、备受追捧的汽车将正式上市,公司今年预排的西玛产量将达到15000台,新增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

  就在2015年,该公司产值同比增长71.5%,成为全市首家产值突破300亿元的企业。很难想象,这家企业的整车产量曾长期徘徊于10万辆左右。为了提供有效供给,公司重新定位,2014年以来,随着高端轿车英菲尼迪实现量产,高端SUV新楼兰成功下线,公司整车年产量达15.7万辆,同比增长了46%。

  高端汽车创造增长点,只是襄阳全力优化有效供给的一个缩影。

  2015年,襄阳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6.6%和15.2%,分别高于全市产值增幅4.3和2.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利润增长12.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8%,营业利润增长11.4%。

  数字无言,却极具说服力,如果没有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襄阳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

  2016年2月26日,襄阳市及下辖11个县(市)区同时启动“重大项目开工月”活动。当天,全市共计359个重大项目开工、竣工和签约,总投资额1755.7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300多亿元。

  近年来,襄阳按照招“大项目、好项目、链上项目”的要求,全力引进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配套企业和总部经济。2015年,全市实际到资1716.5亿元,普利司通、甲骨文、西门子等一批世界500强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全年累计竣工或部分投产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千亿元。160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开工率达98.8%。在有效投资的拉动下,襄阳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增幅均在10%以上。

  有舍有得,助推产业升级

  如何淘汰“供给侧”的落后产能,进而促进产业升级?襄阳的答案掷地有声:“有舍方有得!”

  仅去年,襄阳就一口气淘汰了年产值十多亿元的落后产能项目。其中,葛洲坝老河口公司等企业淘汰水泥产能76万吨,湖北立晋钢铁集团一家就淘汰产能174万吨,占全省钢企淘汰产能的30%。

  目前,襄阳的造纸企业由100多家整治到了2家,水泥行业只剩下华新水泥和葛洲坝水泥,印染行业保留不到10条生产线,铅冶炼、蓄电池企业也仅剩3家。襄阳为此损失了工业产值50多亿元。“虽然有所损失,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兆民说,淘汰部分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企业,方能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襄阳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企业效率。仅去年,我市就组织实施3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升级项目302个,总投资额过千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以上。

  走进中日龙机电技术开发公司,一排排自动机械手臂取代了工人,24小时不休息,让企业的产量与产品质量快速提升。

  际华三五四二公司引进了德国、日本、瑞士、瑞典等世界一流的纺织家纺设备,去年实现产值5亿多元,出口势头强劲。

  金鹰重工开发生产的高铁线路维修车、布线车、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目前,公司订单突破了30亿元。

  2015年,襄阳传统工业产品出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6亿美元,增长24.1%。

  此外,襄阳还瞄准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2015年,襄阳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逾千亿元,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目前,全市40%以上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产品加服务型转变,60%以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云端提供服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聚集,去年全市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1.3万辆,产值突破70亿元,比上年增长63.1%。

  有的放矢,补齐县域短板

  2015年,襄阳市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经济总量达到2237.7亿元,同比增长9.6%,是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46倍。

  然而,曾几何时,县域经济是襄阳经济发展的短板,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基本是“两板斧”,一板斧是汽车零部件生产,另一板斧则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同质化程度高,恶性竞争屡有发生。

  如何有的放矢,补齐县域经济短板?襄阳盯住优质项目,发展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变革之路。

  从2011年起,7个县(市)区围绕襄阳市总体发展战略,谋划项目4300多个,已实施3700多个,总投资达520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307个,70%以上是产业项目。

  2015年,枣阳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襄阳县(市)领先地位,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29个二类县(市)中名列第一,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四大产业产值均跨过百亿元规模,以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实现产值108亿元,全市工业经济活力四射。

  不仅仅是枣阳,“十二五”期间,襄阳7个县(市)区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已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

  老河口万盟组合机床及精密铸造项目、宜城市年产40万台新型高效发动机项目、谷城三环集团锻造中心项目、南漳兴发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园项目、襄州新襄棉20万锭高速喷气织机和际华纺织生态工业园项目等一大批投资大、产出高、效益好的重点工业项目“十二五”期间陆续开工或建成投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在县域落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