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诸葛亮最新消息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襄阳:雄踞汉水,一座铁打的城
发布时间:2017-11-16 08:58:02来源:襄阳日报进入电子报

  襄阳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晓青

  历史上的襄阳,因“七省通衢”之地理优越而声名远播,也因“铁打的城”之战略要塞而闻名寰宇。作为守护襄阳城的一道重要防御工事——城墙,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襄阳辉煌历史文化的演进和累积。

  汉水悠悠,不改千年流向;古城巍巍,但看今朝何往。和平年代,城墙虽失去古时守城护甲之功用,但作为饱含历史文化的载体,它被赋予新的使命。

  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向文化旅游产业要效益,正成为许多城市看好的经济发力点。许多成功案例证明文化旅游产业在促进城市新增长方面成效喜人。

  为襄阳文化旅游发力续航,襄阳古城墙首当其冲。

  历史源远流长

  襄阳城墙周长7.6公里,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宽10米左右。原有6座城门、9座城楼,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八大城墙之一。每座城门都建有城门、城楼、瓮城,及护城河小岛中的子城,这种形式在我国城防体系中为孤例。

  正因三面环水,背靠岘山,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

  襄阳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城墙工程浩大,仅建筑城墙的城砖就难以计数。历代遗留下的城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尤其是铭文砖,它是开启解读襄阳城墙的密码。

  专家一致认为襄阳城从西汉就开始筑城。《襄阳府志》和《襄阳县志》记载了襄阳夫人城的事迹: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梁州刺史朱序镇守襄阳,序母为御敌来犯,带领众婢和城中妇女于西北角筑新城二十余丈。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对城垣作了维修,两年后又修。早期所筑为土城,宋代后以青砖包裹。在宋朝,襄阳是一座军事要镇,宋元之间拉锯式的战争,在襄阳打得最为激烈。襄阳城墙遭受严重破坏。城砖中有“岳”字砖被发现,有人误以为是岳飞筑城的砖,但专家们更倾向于这是岳姓工匠所造或者工匠为了表达对岳飞的敬仰而造的砖。

  明代以后,关于襄阳城墙维修的史料信息相对丰富。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部将邓愈镇守襄阳,对襄阳城墙进行了修复。

  光绪元年(1875年),因久雨,城垣多处坍塌,多任知县先后续修七年才完工。

  襄阳作为府城,筑城时采纳了各属县上供的城砖,目前发现的明代砖有“谷城县”“枣阳县”的铭文砖,还发现了“新野县”城砖。明代的城砖制作精良,十分讲究,城砖厚重、规整,造铭文砖的砂石都经过细致淘洗,质量上乘。城砖敲击起来似金石之音,琅琅作响。

  相比于明代城砖,清代城砖则显得大小规格不一。与明代铭文砖几十字的铭文相比,清代的铭文多为六七字,如“道光六年城工”等,这表明清代对城墙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民国年间,襄阳城仍有维修。如发现的民国铭文砖有“民国三年观察朱监督”等。

  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立法守护

  今年5月1日起,《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拥有立法权后出台的首批实体性地方性法规。《条例》立足城墙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着力理顺管理体制、划定保护范围、确立保护规范、明确法律责任,推动解决现存突出问题。《条例》是利用法治手段守护襄阳城墙的一把“尚方宝剑”。

  为什么会选择古城墙保护的项目?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员表示,襄阳城墙保护从民间到官方,已经有多年的共识。尚存的破坏城墙的一些问题一直存在却又得不到解决,市民十分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在通过对符合立法权限、体现地方需求、社会关注度高、条件相对成熟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后,正式确定了保护古城墙的项目。

  随后,根据工作实际,市政府成立了《条例(草案)》起草小组。然而,这对文物部门而言,是第一次“吃螃蟹”,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没有经验,第一稿草案出来,大家看到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泛而谈。市人大常委会人员带领起草专班人员到西安、南京等多地考察学习。之后,起草专班开始对草案做大幅度修改。

  2016年10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并报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11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

  在古城墙管理中,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由政府主导,部门合力谋划解决城墙疑难问题。而且对科学规划,有计划推进城墙维修工作也做出了前瞻思考。

  民间温暖呵护

  近一两年来,在襄阳旧城改造拆迁工地上,总能看到一群人,小的十几岁,老的六七十岁。他们利用携带的铁锹、撬杠、瓦刀、扁担等,从埋藏在菜地或砌在建筑材料中辨识出一块块城砖,并将这些砖捡拾保存起来。他们就是“请城砖回家”的拾穗者成员和志愿为襄阳发展服务的义工。

  2016年2月28日,在襄阳穿天节活动中,拾穗者正式发起了“请城砖回家 助古城申遗”的倡议书,并先后到襄阳岘山文化广场、人民广场、水星台、米公祠等地进行了倡议签名,赢得了更多市民的响应和参与,我市的多个义工组织也加入到“请城砖回家”的活动中来。

  “襄阳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城砖是构成城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细胞,每一块城砖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年久失修、城市建设、旧城改造等因素使得古城砖散落在城郊、棚户区、建筑工地等各处,令人痛惜。”拾穗者成员李秀桦是“请城砖回家”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于李秀桦和拾穗者成员而言,城砖就像襄阳城墙丢失的孩子。帮“城墙母亲”找回失散的“孩子”,不仅是情感上的完善,更是保护古城墙以及开发利用这笔文化遗产的需要。

  2016年5月15日是城砖收集最有收获的一天。这天,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联合襄阳草草义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冯耀东爱心协会,到城郊拆迁工地和长门遗址公园工地又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城砖收集活动。当天,志愿者共收集城砖1000余块(含残砖),其中有5块铭文砖。

  拾穗者表示,城砖的收集,一方面为襄阳即将开建的城墙博物馆提供展示实物和文物研究;另一方面城砖还要用于城墙修缮,此举对襄阳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也是真正地延续城墙的生命。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