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3-03-15 12:18:55来源:SRC-13

  范 锐 平 同 志

  在全市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2月26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才,几位常委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我完全赞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把党委相关工作部门会议合并召开,这不简单是为精简会议,同时也是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真正从全局出发系统研究部署部门工作。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其目的和作用就在于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凝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营造舆论氛围和发展气场;就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发挥团队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就在于突出导向形成和制度建设,严明纪律,双向激励,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过去的一年,我市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亮点纷呈,多项工作在全国受到表彰,很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争创发展新业绩为主线,抓住根本,举纲张目,站在更高层面来认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紧紧围绕战略全局思考谋划和系统推进各项工作。下面,就做好今年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政治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讲:“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必然会分崩离析。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坚定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小平同志曾说,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体现,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以及实践检验作出的正确判断,只有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保证方向路线的正确性,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坚定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决不仅是停留在思想动员层面的一种政治姿态,而是一种站在全局高度来谋划局部工作的方法,是一种将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措施的过程。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学会将政策核心原则与地方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之转化为科学规划和发展战略;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胸有全局,有序推进;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共同行动。

  (二)坚决地维护党章党纪的权威。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在党规党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效力,是政党组织严密、行动统一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根本标准,真正以党章为根本准则,开展党的活动、解决党内矛盾;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评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

  (三)自觉地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这一总要求,贯穿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之中,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新一届中央领导履职之初就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以质朴宣言开启为政新风,我们要切实将这个总要求转化为执政理念、实践自觉和落实行动。为民,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执政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争取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凝聚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力量。务实,就是要强化敬业意识,提高专业素养,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生命线。坚持重实干、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求工作干在实处,发展走在前列。清廉,就是要强化廉洁意识,把清廉自守、干净干事作为基本要求。清廉是自律性要求,也是强制性要求,但也只是一个底线约束、普通标准,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此、止步于此,要努力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作一种境界锤炼,把“见贤思齐、取法乎上”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二、关于民本思想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们党的性质的准确把握,是对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也是对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一夜之间失去政权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前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值得深刻反思。世界上其它国家曾长期执政的政党也有类似的教训。这些政党丢失政权是客观结果,丢失了民本思想才是根本原因。《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古人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治国理政的光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以民为本,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人民群众的安危福祉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一切事业发达兴旺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强化民本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要求,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

  (一)要以利民惠民便民为行政原则。民本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一是要明确地位关系,形成行政为民的行为自觉。只有真心诚意地敬畏、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才能在工作中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立足于公仆地位做到有作为;只有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远摆正主仆关系,以真心实意的态度、真才实学的本领、真抓实干的作风,把工作岗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对本职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尽到公仆的职责和本份,“代表”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以需求、意见、福祉为导向,随时随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只有把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工作都和百姓的基本生活联系起来,都和百姓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民本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做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就会在群众中留下好的口碑。践行民本思想,要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工作,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以及心理需求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解决好;坚持意见导向改进工作,开门纳谏,闭门思过,按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中的意见建议,修订我们的工作规程,确定我们的工作标准,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直至让人民满意、让群众高兴;坚持福祉导向谋划发展,围绕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为目标,创新实践,推动落实,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三是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政策的制定,最大限度地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供给,最大限度地简政便民,让群众监督权力运行,是取得人民群众支持、增强政策有效性和感召力、加快发展进程的最有效方法。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把每一项具体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生活挂起钩来,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政策的制定、监督政策的实施。

  (二)提高引导舆论环境和心理预期的水平。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奋斗的目标。”现在很多问题的出现,与我们在心里疏导和预期引导上不正确、不恰当有关,调子唱得太高,政策落地太慢,群众的期望值和现实差距太大,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蔓延出“仇官、仇富、仇不公”的情绪,对社会上一些谣言、流言、传言敏感性很高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剧了社会系统性风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此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务必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主流媒体的定向导航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引导,唱响主旋律,打赢主动仗,努力把人们的心理预期引导到物质现实水平与人们期望值基本吻合的相对平衡点上,引导到“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行为追求上,使人们的心理预期回归到理性思维、理性表达的状态中。一是要善于发现。隆中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攻心的基础是对民心了然于胸,宽严的前提是能审时度势。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快捷完善的民意、民情、舆情收集机制,对所辖范围内各种舆情、民情,有及时、准确的掌握和判断,把握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心声,做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人民群众有疑惑的,因势利导,凝聚共识;人民群众有意见的,及时改进,防范于未然。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做清醒人、明白人,增强敏感性、主动性,提高洞察能力和反应速度。二是要善于总结。善于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工作方法。去年,我们着眼于以“评”促“创”重“引领”,在全市各个领域启动了声势浩大的“襄阳百杰”争创、推介、表彰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襄阳“道德群星”密集涌现之“襄阳现象”,引起了主流媒体广泛、高度的关注。我们要站到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高度,善于从个体到群体、从偶然到必然、从结果看过程,总结出规律性、共有性、可学性的东西,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善于引导。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引导能力,学会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主动引导、正面引导、创新引导。要注意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杰出代表、领军人物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学会提高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沟通引导的能力。要注意研究社会情绪风向、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各种媒体受众群体特点等,健全新闻发布、网络舆情导控、政务微博引导等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加速正能量释放传播,最大限度地防范负能量泄漏污染,不断强壮催人奋进的发展气场,凝聚积极向上的建设力量。

  (三)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服务群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性认识,是从身边人、身边事开始的;党员干部践行民本思想,必须通过具体工作来体现,必须放下“官架子”,拆除“花架子”,丢弃“臭架子”。首先,必须把抓基层、强基础、保基本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把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干部,选配好、教育好、管理好、监督好;就是要把审批岗位和公共服务窗口行业作为抓作风、树新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就是要以严厉惩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抓手,完善制度、扩大公开、配强班子、加强监督,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其次,要常到发展困难大的地方去,常到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去,常到困难群体中去,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到实处、坚持下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悉心听取困难群众的要求和建议,李克强同志冒雨到恩施访村民,专门倾听群众的恼火事。我们要紧随其后,身体力行,多与困难群众嘘寒问暖,多与矛盾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多为爬坡越坎者加油鼓劲,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第三,要把“马上办、帮你办、我来办”落实到行动上。放下架子,服务群众,就是要为群众减少“闹心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奉献指数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马上办、帮你办、我来办”的根本要旨,就是要便民、利民、惠民。市直所有部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只要与群众有利益关联的,都要出台便民、利民、惠民的具体办法,善于为群众引路、支招,去推动发展;敢于为群众“兜底”、壮胆,去攻坚克难;乐于让群众多得、先享,去分享成果。

  三、关于法治城市

  去年以来,我们把建设法治城市放在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位置,坚持顶层设计,聘请专家组编制了《襄阳市法治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落实好这一方案,根本在于坚持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政府依法行政、市民依法维权、社会依法管理的良性治理的城市。

  (一)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一要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能力。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引导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及问题的能力。二要依法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按照中央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重点在律权、制权、束权上下功夫,坚持职权法定,重新清理法定职权,明确责、权、利相统一,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同时,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司法程序,约束自由裁量权,全面推广阳光新政,让“不公开”成例外,使程序、过程和结果始终公开透明,置权力运行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要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有些单位主要负责人,民主集中制观念不强,习惯于个人表态决断、批示承诺代替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现实中许多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就与这种行为失范有直接关系。要强化“法无授权不可为”意识,形成严格执行制度的自觉,坚决纠正和遏止各种行政行为失范现象。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强决策程序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整套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使党委政府的政策全部是经集体讨论后的决定,而不是没经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程序的个人意见,避免因正常人事调整而改变既定的工作思路、中断政策的连续性,真正抓住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根本,真正让群众、让社会对未来发展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和保障,对城市前景充满信心。

  (二)坚持依法维权,把提升市民的法治素养作为法治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法国思想家卢梭讲:“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的条件下,树立法治思维,培育法治理念,营造法治环境,推进广大市民法治意识的培育和对法律准则的遵循,真正将法律铭刻在市民的内心,是建设法治城市的关键所在。现实中的民风民俗离“法律铭刻在市民的内心”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必须高度重视法治文化熏陶培养,培育市民的法治意识,提高市民的法治素养,引导市民依法维权。要通过完善群众诉求依法表达、信访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矛盾依法化解、信访案件依法终结的完整工作体系,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群众遵循法律途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门槛和成本,提高依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便利度和公信度。尽快建立起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底线,解决好信访问题的工作机制及制度,彻底杜绝没有标准、没有底线了结信访案件的现象。

  (三)坚持依法管理,把社会管理法治化作为法治城市建设的根本方向。法治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手段。首先,要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坚决依法打击黑恶势力,依法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上升。要坚持把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群众利益,依法处理社会矛盾,使社会管理在法治框架内得到有效落实。要按照法治化的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真正把执政和行政、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纳入法治化轨道,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经受新考验,巩固好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把“建成法治城市,实现规则之治”这项长远工程,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光荣的使命,持之以恒地努力推进,力争把起步基础奠定好。

  四、关于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任何一座城市的崛起,绝非一人之功,必须发挥团队精神,依靠社会力量,关键取决于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担当、市民主人翁意识的增强。

  (一)练好抓班子、带队伍的基本功。毛主席曾讲,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任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抓班子、带队伍是团队领队的第一位责任,也是党的建设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一是要提升战略引领能力。团队领军人物的眼界、学识、胆量,决定一个团队发展的境界,也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兴衰。每个党组织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都要学会抬头看世界,低头思未来,增强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培养先人一步的战略远见,切忌夜郎自大、井底之蛙,要努力超越自我、超越旧我,用超乎寻常的追求、顺应发展趋势的目标,带领团队不断攀升到更高、更远、更强的发展境界。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17市州召开了三级干部会,为每个市州做了战略定位,确立了一个共同理想和奋斗愿景,激发了各市州间争先进位的斗志和干劲,在全省形成了上下同欲促跨越的喜人局面。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战略引领能力方面的实践示范,我们要认真学习。二是要提升选人用人能力。为政之要,首在用人。选人用人是党委和领导干部能力的最重要体现。用贤,则群贤毕至;用庸,则庸人齐驱。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指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能力,真正把那些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善于成事的干部选拔出来。各级党委和各领导班子都要有开阔的胸襟和战略的远见,掌握好选人用人的辩证法,既要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着眼于干部队伍和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专业干部的使用,也要兼顾现实情况,注重调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继续坚持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廉洁的用人导向,更加注重考核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更加注重考查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更加注重评价干部的实际工作业绩。任何时候都要以重实绩、讲本事、能干事为根本标准,决不惟学历论、惟年龄论、惟经历论。三是要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小平同志说过,“组织起来就有力量。像旧中国一样一盘散沙,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只有当一个团队的组织能力超越个人能力,组织效率超越个人效率,组织战略超越个人直觉,组织功能超越个人权力,组织分工超越个人奉献,组织化的任务才能更好实现。领导干部要善于带班子、带队伍,善于组织动员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激情工作,尽职尽责。

  (二)全面推动学习提能、队伍转型。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习近平同志强调“好学才能上进”,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学习提能、勇往直前的创新实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把干部团队的能力素质转型升级摆到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学习培训推进干部思想观念转型升级,以招才引智推进干部队伍结构转型升级,以实践锻炼推进干部能力素质转型升级,以严明纪律推进干部工作作风转型升级。一是要站在掌控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学习。把学习当作境界、追求,当作社会责任、生活方式,常思本领恐慌,常思能力不足,加强政策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胜任本职工作要求,赢得发展的优先权和主导权。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四个襄阳”建设论坛、汉江讲坛、书香溢襄阳等活动和场所,推进学习型组织、城市、社会建设,提高工作效能,释放学习“红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做表率、当示范,带领广大群众把智慧之城建成学习之城、创新之城。三是要招才引智与培训提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开放的胸怀,持续推进在“全国招干部、全球引人才”,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和“双千专业人才引进计划”,促进干部队伍、公共服务领域、市场主体内的专业人才数量规模大扩张,技术水准大提升,支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大增强。同时,持续推行大规模培训、专业化培训,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以人才之力,成就盛世之功。

  (三)培养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明素养。现代化的过程,既是一个物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生成和发展、植入和普及的过程。培养和提升城市文明,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的文明;二是“人”的文明;三是“制度”的文明。培养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明素养,核心是培养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理想追求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重点是促进物的文明、人的文明和制度文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价值,尊重人的选择和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善于运用核心价值观、先进城市精神和宏大目标凝聚共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思维逻辑培育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风尚,强化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现代意识、文明意识,使全体市民与城市兴衰共济、荣辱与共。坚持以城为载体,用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城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魅力,展现开放之城的现代化活力。坚持以制度为保障,努力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制度和经验,建立与国际惯例和发达地区无差异的体制机制和政务服务环境。

  五、关于襄阳气场

  在2011年的三级干部会上,鸿忠书记对襄阳发展气场给予肯定。去年“8·17”省委常委会上,鸿忠书记、国生省长再次强调:“气场是从襄阳开始讲起的,襄阳是形成湖北跨越式发展大气场的‘第一口气’。有了襄阳气场的导引,整个湖北的大气场就呼之欲出。”在今年全省“两会”期间,鸿忠书记、国生省长对襄阳提出殷切期望,要求襄阳“气可鼓、不可泄”,在引领湖北发展气场时,要“一马当先,热火朝天”。古人讲:“善战者,求之于势。”我们不仅要充分借助发展气场的强大力量,引人才、聚资源、求发展,更要善于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谋局造势,强壮气场,服务发展,促进跨越。

  (一)让激情干事成为社会风尚。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干事谋事的逻辑起点,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思想解放作为维护和强壮襄阳气场的先决条件和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增强跨越发展的动力;通过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通过解放思想,积极破解难题,突破条条框框,解决发展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其次,要大力培育发展的时代文化。要注重发展襄阳时代文化,就是发展的文化、创新的文化、责任的文化和奉献的文化。要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意识,使“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氛围日益浓厚。要进一步弘扬创新创造的城市人文精神,发展“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激发更多群众投身创业创新,催生更多的经济“黑马”,激活更多的社会义工,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服务奉献社会的爱心充溢城市。第三,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要深入贯彻推动工作落实年实施意见,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继续深化即时记功、问责治庸、市民问政、对标管理等工作,真正做到有绩者有功、有能者有位、有德者有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激情干事、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同时,要深入开展“襄阳百杰”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干事创业热情,以不断涌现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激励、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以核心价值和主流价值的深入传导,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共同谱写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二)维护心齐气顺的大好局面。领导体制调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战略定位,团结一致,创新创业,襄阳气场日益强劲,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外部社会对襄阳很关注、很认可、很羡慕,这源于全市上下的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这种可喜局面弥足珍贵,一定要倍加珍惜、全力维护。要始终把共同的事业作为全体干部共同的追求;始终坚持把团结共事作为一种高尚的品格;始终坚持把遵从规则作为一种行为的自觉。

  (三)强化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一是着力打造“爱襄阳、建家乡”的品牌,增强每个襄阳人对所生活城市的责任感。“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有收获必有付出,有享受必有奉献,这是社会生活的法则。要把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作为590万襄阳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力提倡“精进致远、包容大气、创新创造、法治诚信、勤勉务实”的人文精神,培养大都市的市民文明素养。要积极引导广大市民争做知书达理的襄阳人、诚实守信的襄阳人、开放包容的襄阳人、守规创业的襄阳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上倾情参与,在改善环境上人人自觉,在面对困难时共同担当,在城市集体的荣誉和形象受到威胁时自觉维护。二是坚持正确引导,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要大力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义工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更大范围地凝聚同心的自觉和同行的力量,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稳定和谐的基础。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做到负责必明责、履责必尽责、失责必问责。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支撑、提升能力的动力、做好事情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干部的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责任意识也是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每个党员干部一定要用心、尽心,保持职业操守,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所负责的工作做得更精彩,脚踏实地地践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同志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至关重要;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对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抖擞精神、昂扬斗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工作落实年动员会的安排部署,挺直脊梁、憋足劲头,争先进位、共同努力,早日成就襄阳“中心城市”的光荣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