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图说动态

襄州:跨越发展气如虹

发布时间:2018-07-04 16:43:26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襄州区浩然广场一角(王玉国 摄)

  图为襄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生产线一角。(郭晨光 摄)

  图为湖北新国缘纺织有限公司加紧生产 (郭晨光 摄)

  图为时瑞达技术人员对机车进行调试(郭晨光 摄)

  图为石桥镇境内的排子河大渡槽春色(王玉国 摄)

  图为襄州区云湾新社区一角(王玉国 摄)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州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最大的城区,也是三国名士庞统、唐代诗人孟浩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故乡。

  近年来,立足襄州实际,该区明确提出“一主两翼多极”发展战略、“五大工程”发展路径、建设汉江流域“一区三中心”的新目标,打造汉江流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打造汉江流域纺织服装产业中心,打造汉江流域农产品加工中心,打造汉江流域生产性服务业中心,襄州区经济发展持续领跑襄阳,五年内,县域经济连续突进全省十强,进入五强行列。2016年,襄州区在22个一类县(市)区中居第四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等。

  工业 逆势增长势头强劲

  抓增量 盘活存量

  近日,对襄阳封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相勇来讲,可谓双喜临门:他们生产的汽车密封胶首次打入南美洲市场;在今年举行的广交会上,与国内几家大型企业签订的几笔订单,也在开始不断地供货。

  李相勇的企业坐落在襄州区古驿镇工业园,去年9月建成投产,生产的工业及汽车用粘胶剂,出口到非洲、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遍及国内外市场,把“封神”牌产品做得风生水起。“这次被区里选定为一季度拉练项目之一,给企业增加了不小压力。”李相勇说,现在八条包装生产线都在满负荷地运转,成品库里也所剩无几,前5个月,他们的产值已突破一千万元,算是端出了一盘好菜。眼下,企业还在一刻不停地赶订单,抢生产。

  如何加速工业经济强势发展,实现全年“满堂红”?襄州区抓增量盘活存量,新引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

  在绿色崛起的号角声中,“一主两翼三重六特”如何紧跟赶趟,找准路子迈开转型步伐?各地怎样谋划项目,精准发力交出上佳答卷?5月18日,襄州区启动第一次项目拉练活动,走基层、看项目、比状态、促发展,该区区委书记杨兴铭、区长黄进带领全区“四大家”负责人、各镇(办)和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拉练观摩形式实地参观了14个镇(办、园区)的14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动员全区上下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全力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襄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生产项目抓达产,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他们紧盯全年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的任务目标,同时将目标分解到各镇(办、区),细化到每季、每月、每旬,保证了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1至4月,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4.1%,工业增加值增长9.1%,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重研发 自主创新

  4月18日,襄阳通威机械有限公司迎来了来自美国美驰公司的客人,几个小时的考察交流,通威公司用硬邦邦的技术质量征服了对方,拟定把通威的产品,用于对方的车桥上。

  无独有偶,襄阳北玻正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开发汽车玻璃生产项目,并从日本、意大利、瑞士等进口多条行业内领先的生产线,能满足年产30万套轿、货车安全玻璃的配套需求。目前,已与杭州众泰汽车公司、西安华沃、湖北群龙等多家厂家签订配套合同,仅杭州众泰汽车有限公司签配套合同二十多万套,产销两旺。

  科技是质量的第一保证。襄州区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高新化步伐,今年截至目前,又已储备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有6个项目分别获2016年度湖北省、襄阳市科学技术奖励。目前,襄州区累计有1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

  强服务 搭建平台

  近日,在襄州区税企恳谈会上,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建勇深有感触地说,企业减免的税款又投入到新的研发之中,让企业发展突飞猛进。

  PPP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税企恳谈会——开春以来,襄州区接二连三地开展活动,为企业发展铺就了发展快车道。先后开展的“助保贷”“集合贷”等多种惠企服务,让企业看到了规模扩张的新希望。湖北青龙管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襄州区精心帮扶之下,解决了水电路等困难,今年1月开机投产,日产PCCP管30节创产值150多万元。

  襄州区“四大家”负责人多次深入到项目基地、生产车间看进度,解难题,创造环境推进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同时,加强生产组织调度,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差异化调度,强化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监测,不断提高运行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了20场“服务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招聘会,累计进场企业283家,提供就业岗位8106个,进场求职人数5652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125人。

  一碗面一杯奶 早餐里发现商机

  ——农业大区襄州供给侧改革蹄疾步稳

  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区襄州今年种植小麦151万亩,玉米55万亩。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襄州区瞄准百姓餐桌,开启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襄阳人的早餐里,牛肉面必不可少。襄阳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做牛肉面的面条几乎用的是同一家的面粉——丰庆源。这让这家本土粮油企业的掌门人党长英倍感骄傲。

  磨面粉的小麦,是襄州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过去襄州的小麦卖不出好价钱。2012年,通过给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企业供应面粉,党长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家面粉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做饺子皮的也是用的这个粉,做干面条的也是这个粉,做馒头的也是这个粉,那肯定不行的。

  5月8日,在位于襄州区黄集镇的襄阳丰庆源粮油公司,党长英说,康师傅、统一在收购面粉时,点名要“郑麦9023”,这种强筋小麦加工出来的面粉做成面条,更筋道、耐水泡;而过去襄州农民种小麦不分品种,混种混收,因此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党长英只能舍近求远,从河南高价收购“郑麦9023”。

  作为传统的小麦主产地,襄州难道就种不了“郑麦9023”吗?从那时起,党长英尝试着给当地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农药,鼓励他们种“郑麦9023”。到2016年,丰庆源在本地收购的10万吨小麦中,80%都是“郑麦9023”和“西农989”这两个强筋品种。农户张勤俭算了笔账:1斤大概高1毛钱左右,50亩地1年可以增收一万块,粮油企业提供的都是强筋小麦品种,稳种稳收还不受天气影响,更省心。

  饺子皮、馒头、油条、面包、面条……如今,这些餐桌上的常见的面食都能在丰庆源找到专用面粉。通过市场细分,丰庆源牢牢占据了鄂西市场,一天可加工400吨小麦,2016年实现产值9亿元,带动周边2000户农户增收。5年来的实践也让党长英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有了自己的理解:“供给侧就是农民卖粮不难,企业有粮加工,风险可控,消费者精准消费,吃得放心,市场产品能够细分。”

  牛奶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早餐里的标配。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市民们喝的牛奶,就跟襄州有关。香港80%的鲜奶产自广东的“温氏乳业”,温氏的奶牛所吃的高级饲料——“青贮玉米”,1/8来自襄州的新天汇公司。新天汇是如何发现商机的?

  5月24日,小麦收割后,襄州农民童中林已将自家的20亩地全都种上青贮玉米。他说,去年是他第一次“试水”,效益还不错:玉米对我们农村来说卖价太低,6、7毛一斤,基本挣不了什么钱。青贮一亩地收入可多300到400块钱。且相比玉米成本更高,因为玉米要收,还要打要晒要卖,青贮种了割完就弄走了,省工。

  所谓青贮玉米,就是在玉米雌穗授粉后30天的乳熟末期,整株收割粉碎贮存的玉米。青贮玉米是一种高级饲料,可以大大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牛奶的营养成分也更高。

  早些年,在襄州区北部岗地,小麦收割后农户就会种上籽实玉米,将籽粒作为饲料出售。素有旱包子之称的鄂北岗地,每到玉米生长的关键期6、7月份,恰逢旱季。前几年连续的大旱导致玉米绝收。当地粮食企业襄阳新天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涛说,2012至2015年连续4年,襄北的玉米基本等同于不收。2014年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公司3000亩地只收了60万斤玉米,净亏损达120万元。

  玉米籽实不够,当地饲料加工企业只好连玉米杆子一起收,打碎之后作为饲料。任涛受到启发,2015年将该公司的3000亩地四六开,用1200亩地试种青贮玉米,卖给温氏乳业,收益可观;2016年他干脆把地全部种上青贮玉米。他说,青贮玉米的收割时间是7、8月,避开了干旱期,不仅降低了风险,而且产量高。今年计划在公司的3000亩地之外,再带动周边42户农户种3000亩青贮玉米,总产量预计将达3万公斤;同时还推动物流业发展,光去年3000亩地,就产生了400万物流产值。

  招商引资“襄州速度”

  1000多年前,孟浩然凭一首《登鹿门山》,名扬天下,开创了唐朝山水田园诗派。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方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号工程”的招商引资正如火如荼。“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的田园风光,正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工业园区所取代。

  襄州区纪委副书记杨建鹏,曾经是东风井关项目秘书。

  这要从2014年说起。那时,杨建鹏还是襄州区委办公室副主任。“襄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年产小麦近30亿斤。然而,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农机制造企业。”杨建鹏说。为此,当年6月,当得知东风集团欲和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合作建厂的消息后,襄州区委就立即派人前往对接洽谈。“我们6月份去洽谈,7月15日就签了协议,前后不过20天。”从此后,他就成了该项目秘书。

  今年2月8日,总投资15亿元的襄阳东风井关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省跻身全国一流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之列。

  在襄州区招商局局长张君华眼中,这就是招商引资的“襄州速度”。

  而提起襄州速度,不得不提另一个重大引资项目。

  时间回到2007年。当时,山东鲁花集团欲在中部地区建生产基地,当他们找到襄州,该区领导连夜洽谈,最终将鲁花的生产基地留在了这里。如今,襄阳鲁花成为鲁花全国布局中的重要一子,去年产值26.74亿元,上缴利税5100多万元。鲁花三期、四期项目也在落实之中……

  正是这种决心和劲头,让襄州的招商引资各项考核连续5年位居襄阳第一,其中利用省外资金在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二。

  策划:赵鲲鹏

  统筹:宋绍华 沈君

  撰文:张继烈 刘东 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