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频道头条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农业供给侧改革从改良土壤开始 宜城3年内提升耕地质量20万亩
发布时间:2017-08-01 08:59:09来源:楚天快报进入电子报

  楚天快报讯 通讯员 何维国 李勤 楚天快报记者 丁心栓

  7月27日,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四组村民李保国正在自己的耕地里施沼渣和沼液。“沼渣和沼液都是从附近的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买来的,每吨沼渣400元,每吨沼液60元。我种了10亩中原花豹西瓜,一亩地施1吨沼渣、2吨沼液。”李保国对楚天快报记者说。

  2015年,李保国感受到了施有机肥的好处。那时,他在镇农技中心技术员饶传波的指导下,在4亩地上进行“流水”西瓜土壤改良种植试验。其中,1亩地全部施有机肥;1亩地施三分之二的有机肥、三分之一的施化肥;1亩地施有机肥和化肥各一半;还有1亩地全部施化肥。如今,全部施有机肥的比全部施化肥的西瓜产量高30%,中心糖度高20个百分点。

  据了解,1995年,流水镇开始西瓜种植。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亩产量3000公斤至3500公斤,亩产值3000元至4000元。该镇土壤大多为黄棕壤,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粘土,生产的西瓜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畅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创出了“流水”品牌。

  20余年来,流水瓜农通过嫁接西瓜苗解决了重茬的难题,通过不断增施化肥提高产量,导致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板结和酸化严重,“流水”西瓜产业出现了品质下降、市场疲软、价格低迷的现象。

  流水镇党委书记向智勇介绍,西瓜产业到了转型提升的关键期,未来3年,该镇将先行对5万亩西瓜地进行土壤改良。

  7月21日,宜城市委书记郭静在宜城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3年内,全市提升耕地质量20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区20个以上,创建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努力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生产经营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先行区,实现宜城农业绿色发展。

  该市农业局局长朱爱民介绍,今年,该市将先完成2万亩耕地质量提升任务。在产业种植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有关机构合作,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通过“好土、好肥,优质、优价”的利益机制,吸引农民自觉转变生产耕作方式,采用绿肥、堆肥、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多措并举。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以上、化学肥料减量10%以上的目标。

  目前,宜城市已出台耕地质量提升补贴政策,主要对规划区域内领办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采取补贴政策引导的方式推进,建立土壤监测检测大数据中心,凡是有机质含量每年达到提升0.2个百分点要求的,均可申领土壤改良补贴资金。

  评论:

  回归本源

  土地是万物之母。没有好土地,就长不出好庄稼。过去几十年,农村各地在以产量为单一追求目标的导向下,资源承载能力已经超负荷,突出表现在耕地地力下降趋势明显,土壤酸化加剧,有机质减少、耕作层变浅的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

  多方调研后,宜城市抓住”三农“的关键和要害。他们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良土壤,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和绿色农业,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共享区域化的产品标识认证,逐步实现“好土地、好肥料、好产品、好价格、好环境”,让农业回归它的本源,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宜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