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 通讯员 何维国 胡采棣
岁末年尾、三九严寒,但在楚都宜城的广袤大地上,却是一派热情似火的发展盛景:在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二期高端棉纱生产项目新建的2万平方米厂房内,大圆织机和棉纱锭整齐排列,具有年产6万锭高端精密纺纱规模的生产线投产在即;在宜城市刘猴镇钱湾溪谷有机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园,智能温控大棚内一派暖意融融,瓜果蔬菜鲜艳如常,与棚外银装素裹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在宜城市化工建材小区院内,党员干部们拿着扫帚、铁锨认真清理着杂物、垃圾,为这座老旧小区换上“春节新装”……
2018年来,宜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依托作风建设“落实年”活动和各项改革,抓创新、保增长、促发展,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稳步提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连续第五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再次入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提质增效 催生工业新动能
1月4日,在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硫精砂制酸项目现场,看着正在进行安装调试的精密设备和厂区内通过延伸共用可极大节约用能成本的管架、脱盐水站等公用工程,参加襄阳市2018年第四季度项目拉练的与会代表连声称“好”。
近年来,宜城市围绕千亿工业强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提质效”为主线,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2018年,该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进一步解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闲置资源,该市创新发展理念,在传统工业领域发掘新的增长点,将发展相对滞后的企业盘活、做优、变强。以纳来创硕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淀粉糖项目为例,通过收购停产多年的原湖北大成仁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闲置厂房、设备得到再次利用,预计可为该市增加工业产值逾4亿元,利税4500万元。据统计,2018年该市共盘活闲置土地2000多亩、厂房60多万平方米,单位GDP地耗同比下降8.1%,同时实施技改项目29个,新增产能60亿元,传统工业基础得以夯实。
根据产业需求,宜城配套招商、定向招商,以新生资本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行业培育。随着中车集团、海螺集团、卫星石化等龙头企业相继入驻,该市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迎来突破性发展,同时通过与阿里巴巴、新加坡精工科技集团等企业展开合作,该市电商和消费电子产业亦得到飞速发展。2018年,宜城新签约项目158个,引进主板上市公司6家,合同投资总额40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兴工业动能不断充实。
通过抓增量提质量,宜城全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在项目长负责制、“一企一策”等一系列举措的作用下,该市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振兴乡村 彰显农村新气象
日近隆冬,朔风阵阵,但在王集镇槐树村的文化广场上,散步游玩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近一年来,随着‘N+1+1’建设模式(指每个镇(办事处)建设N个环境宜居村,1个生态集聚区和1个特色示范村)的提出和实施,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烂泥坑变成了文化广场,垃圾场变成了小花园,乡亲们闲时再不愿在家里待着,而是喜欢上了在村里四处走走。”该村党支部书记刘丕教说。
一直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层建设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2018年,宜城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寻找小切口,谋求大突破,农业农村迎来全新的发展气象。
产业兴则乡村兴,宜城市坚持示范引领、试点先行,全力推进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建成刘猴镇胡坪葛根养生产业园、流水镇绿鑫科技循环经济园等21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园区引领产业发展,同时依托农村电商、“企业+农户”式规模化经营等方式,拓宽农业收益和发展渠道,有效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营方式、产品内容的优化转型。2018年,宜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10元,同比增长8.2%。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提精神。在带动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该市也紧抓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文化小康建设,让乡村面貌和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2018年,该市新增省级美丽乡村3个、绿色示范村3个,新改建各类厕所3.3万座,新建乡村公路58公里,改造110.8公里,建成文化小康示范村100个,提档升级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2400余场。
2018年12月19日,中共宜城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宜城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方案(2019-2021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改革创新、强化保障六大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全力提升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群众幸福感、满足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宜城进一步落实落地。
深化改革 激发发展新活力
2018年8月29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在宜城召开,会上,该市向全省各地市州分享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相关经验,并得到省委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作为汉江河畔的改革先锋,宜城市承接着多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依托这一先决优势,宜城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政策落地落实,乘改革东风,深入激发发展活力。
通过全面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该市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1.2万人,清理账内资产2.3万多宗、金额5.9亿元,清理登记未承包到户的资产资源6.6万宗、面积41.44万亩,清审发包合同1.5万份,清缴发包款1200多万元,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98个,村集体经济形势、管理状况和党群关系得以有效改善。以流水镇黄冲村为例,一次性收取3年宅基地有偿使用费19.5万元,经村民商议,修建了一个文化广场,安装了48盏路灯,并筹备新修一个花园式的村民养老院,赢得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此外,通过持续开展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该市颁发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7.74万本,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1495户3388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0宗111.4亩,成交价1301万元,发放“农房贷”690户1.57亿元,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创业致富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该市36个部门777项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通办”,办理“多证合一”证照9354户、“两证整合”证照1.2万户,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增至2.9万户,同比增长35%。
(作者: 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