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昨晚,由襄阳市艺术剧院和襄阳市艺术学校创作演出的大型地域风情音舞诗画《千古襄阳城》,在第八届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精彩上演,130多名演职人员用舞台艺术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赢得台下观众的喝彩。
襄阳的传说、民俗、典故、人物、特产等,就像是一颗一颗的珍珠,演员们用襄阳古城这条线,串起了这些珍珠,再加上四季的变换,便有了一条特色分明、色彩绚丽的珍珠项链——《千古襄阳城》,熠熠发光。短短80分钟的一台演出,如何囊括襄阳历史文化与发展变化,记者昨日采访了《千古襄阳城》部分演职人员。
量身定做,宣传襄阳
“为了这次演出,我们商量了好几个方案,但很快确认了这个让襄阳人讲襄阳故事的方案。”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庾铭介绍,《千古襄阳城》是以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音舞诗画《踏歌襄阳》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后打造而成的一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
《千古襄阳城》分《序·望襄阳》《城外·春韵》《城边·夏醉》《城头·秋怀》《城中·冬乐》《尾声·这里是襄阳》六个篇章。庾铭介绍,《千古襄阳城》以襄阳古城为载体、以四季变幻来展现襄阳的传说、民俗、典故、人物、特产等,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场景都展现出襄阳元素,可以说是为襄阳文化旅游量身定做的。
《千古襄阳城》将襄阳历史上最具文化底蕴、传奇色彩的汉水、三国、唐诗宋画、襄阳战役以及孔明灯、大头菜、黄酒等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集中体现了襄阳的汉水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商埠文化。
在内容上,《千古襄阳城》在《踏歌襄阳》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襄阳的发展变化。《尾声·这里是襄阳》展望新襄阳的万千气象、蓬勃生机,与《序·望襄阳》前后呼应。
“一座襄阳城,半部中国史。我们希望通过开幕式这场演出,让观众们最直观、最赏心悦目地了解襄阳。”《千古襄阳城》总导演王晓毅说。
似真似幻,梦回襄阳
巍巍襄阳古城墙下,美丽汉江轻灵秀美。巨大的LED屏上一江碧水穿城而过,与舞台上的演员们虚实相交、动静结合,将襄阳千古故事娓娓道来。成千上万个孔明灯,仿佛在舞台上缓缓升起;无数洁白的雪花,在身边轻轻地落下。从古至今,由春到冬,观众们体验“穿越”的感觉,这情这景令人赞叹。
“舞美设计同样以襄阳古城为载体,舞台的城墙上环绕着祥云的浮雕,我想让观众在现场有一种梦回襄阳、穿越千年的感觉。”《千古襄阳城》舞美设计负责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英说。
“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设计,制作半个多月完成,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刘英从事这一行已有41年,他曾在上海世博会湖北活动周上担任舞美总设计。
舞台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立体地展示了襄阳文化旅游资源和城市形象,艺术地衬托整体演出效果。每一个故事画面都由电脑制作完成,再配合传统硬景、道具、演员舞蹈,组成了一幅幅精美别致的汉水文化风情画卷。
老中青演员齐上阵
不同于以往文旅节,此次没有综艺性文艺演出,不邀请外来明星,而是为大家奉献一台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反映襄阳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剧目。让襄阳人讲襄阳的故事,办市民的节日,此次参与创作演出的130多名演职人员都是襄阳本地人员。
从9月开始排练,130多名演职人员中,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在2个多月的排练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从上午8点半排练到晚上9点。“这几天,在市体育馆联排,大家基本上都要忙到凌晨3点多。”王晓毅表示,每个人都用尽全力,争取在各自岗位上做到尽善尽美。
61岁的“南派猴王”真传弟子王沪醒为了这次演出,推掉了很多活动,在演出的戏曲部分再次扮演人见人爱的美猴王。“刀、枪、剑、棒……十八般兵器都得会使。”王沪醒表示,想练足美猴王的神态,鸡足、龙背、鹰眼三大要素更需多加琢磨。“我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看到如今的襄阳这么繁荣、美丽,很是自豪。作为一名老艺人,我更要宣传襄阳,为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王沪醒说。
市艺术剧院歌舞演出团副团长赵靓在演出中有不少戏份,需要扮演3个角色。排练时,尽管身上多处擦伤,但是她仍然默默地坚持着。
“虽然上台的时间短,但是我们会尽量做到最好。”陆方圆是市艺术学校的一名学生,这次她与同学们被选中参加《千古襄阳城》的演出。演出中,她们化作蝴蝶精灵将观众的视觉从古代转换到现代,也象征着城市的蝶变。
(作者:襄阳频道)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